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现代伪装与隐身技术

一、 概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战场军事侦察的技术手段已经实现了高技术化。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意味着战场目标“发现即可命中”,这就促使了反侦察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中,伪装和隐身技术作为高技术反侦察手段已成为战场重要组成部分。

 

1.什么是伪装与隐身技术

伪装技术是为了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所采取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

隐身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军事伪装和隐身技术有很强的综合性,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光学、电学、声学、热学、化学、植物学、仿生学、流体力学、材料学等。针对高技术侦察的特点,现代伪装技术主要是为减少目标和背景在光学、热红外、无线电波等方面的反射或辐射能量差异而采取的各种工程技术措施。

 

2.现代伪装的分类

伪装按其在作战中的运用范围,可分为战略伪装、战役伪装和战术伪装。

战场目标的隐身技术属于战术伪装。

按伪装所对付的高技术侦察器材的工作频谱范围,可分为防光学探测伪装、防热红外探测伪装、防雷达侦察伪装和防声测伪装。

目前,各种隐身兵器是以防雷达侦察为主,兼顾到对付可见光侦察。

 

3.伪装与隐身技术的发展

伪装自古就为兵家所重视。《孙子兵法》中就指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是关于在战争中如何运用伪装的最早论述。

在古代战争中,曾有许多实施伪装的成功战例。

如:我国春秋时期的平阴之战、战国时期的即墨之战。

到了近现代,伪装得到进一步的广泛运用,成为保障军队作战必不可少的战斗措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登陆战中、在朝鲜战争中、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伪装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得到广泛运用,所采用的隐蔽、佯动、设置假目标、施放烟幕和兵器隐身等技术措施,发挥了很大作用。

现代隐身技术首先应用于航空领域,在本世纪30年代初,随着无线电技术特别是雷达的问世,最早的“隐身”材料也出现了,如荷兰科学家研制的雷达用吸波材料,以及日本人开发的铁氧体材-硅钢片。

二战期间,美国及纳粹德国,开始研制新型吸波材料,并在飞机和舰艇上使用,使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大大缩短。

50年代,为了获取情报而又能隐蔽飞行,美军在侦察飞机上涂上了吸波材料,以减弱电磁波反射强度。以后,又采用了更先进的隐身吸波涂层,使其防雷达探测性能有很大提高。在越南战争中,美军还使用了一种采用红外特征减弱措施的武装直升机,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苏制红外制导地空导弹的命中率。

随着高技术侦察器材的广泛运用,隐身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竞相开展隐形技术的开发研制工作。到80年代,美国的多种隐身作战飞机开始装备部队,并在局部战争中发挥了令人瞠目的巨大作用。

 

二、伪装技术

 

(一)伪装的基本原理

伪装是与敌侦察作斗争的基本手段。

侦察的目的是要探测和识别各种军事目标,而伪装则是尽量保护这些军事目标的暴露征候,使其不被对方的侦察所发现。

伪装的基本原理:

防光学侦察的原理是消除和降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色彩和亮度上的差别,达到伪装目的。

防红外侦察的原理是消除和降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反射红外线的差别,达到伪装目的。

防雷达侦察的原理是消除和降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反射雷达波的差别,达到伪装目的。

 

(二)现代伪装方法

现代伪装技术主要有遮蔽、融合、示假、规避四种。

 

1.遮蔽技术

遮蔽技术又称遮蔽隐真技术,是把真目标遮蔽起来,不让敌发现和识别的技术。遮蔽技术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是反侦察和对付精确制导武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遮蔽技术可分为两个种类:

(1)迷彩伪装遮蔽

迷彩遮蔽是用涂料、染料和其它材料改变目标和背景的颜色、图案所实施的伪装。

(2)人工遮障

人工遮障又叫人工遮蔽,是利用各种制式伪装器材对目标进行伪装的一种方法。人工遮障通常由遮障面和支撑构件组成。支撑构件由竹木或金属支架、控制绳等组成。

按其用途和外形不同分为:伪装网遮障和烟雾遮障。

 

2.融合技术

融合技术指减小和消除目标与背景的差别,使目标融合于背景中的技术。例如,单个士兵可用油彩涂抹皮肤的暴露部位,在钢盔和衣服上披上麻皮,抹上涂料和编插新鲜植物,以求得与周围背景近似或相融合。

融合技术主要分为:

(1) 防光学侦察融合技术

该技术的实质就是要降低或消除目标与背景的对比度,其途径是将传感器所要接收目标信号的强度降低或使背景的信号强度增强,以便使目标和背景的反射或辐射强度相接近。

(2)防雷达侦察融合技术

防雷达侦察融合技术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是采用角反射器。

二是运用龙伯透镜反射器。

三是采用偶极子反射体。

(3)防红外侦察融合技术

防红外侦察的融合技术,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把热红外目标乔装打扮,使其与背景具有相似的表面特征,也就是使伪装后的红外目标与背景的反射特性、热辐射特性和表面结构相一致,使热红外目标完全融合在背景当中的技术。如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采用烟火剂燃烧发出红外辐射的诱饵弹,来模拟飞机、舰艇、坦克、战斗车辆等红外目标。红外诱饵弹发出的红外辐射,能以假乱真,吸引、迷惑、干扰敌人的红外侦察和红外寻的制导导弹,造成削弱或破坏这些装备的工作效能和使导弹攻击失误,从而使真目标免遭攻击。

 

3.示假技术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用塑料、硬纸板、木板和铝板制造的大量假飞机、假火炮、假导弹和假坦克等目标,涂上与真目标一致的涂料,并在内部安装了与真目标反射频率相一致的频率发射器,达到真假难辨,使多国部队“很快将伊拉克摧毁”的速战速决战略计划化为泡影。

高技术条件下的示假技术主要有:光、声、热、电模拟示假技术。它是利用侦察器材只识别各种“源”的弱点,用“源”模拟各种目标在特定的背景上所产生的暴露征候,以达到蒙蔽和欺骗侦察器材的目的。

 

4.规避技术

虽然现代侦察技术能多谱段、全方位、全天候、高分辨地收集情报,但并未达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境界。可以根据侦察的盲点,来对目标进行规避,方法有:

一是掌握侦察卫星的运动规律,利用不良天气或敌侦察卫星的过境时间,使军队行动避开敌卫星的侦察。

二是选择合理的行动路线,能有效地对付雷达等侦察。

 

(三)现代伪装器材

目前各国装备部队的伪装器材一般都是配套的遮蔽伪装器材,包括遮障面和支撑系统。其中遮障面(伪装网、伪装盖布)是进行遮障伪装的主体,可单独使用。针对现代侦察技术和手段,世界各国所使用的遮障面都具有防可见光、红外线和雷达侦察的综合性能。其中美军伪装装备在性能上较为优越。

我军现装备的人工遮障制式器材有成套遮障、各种伪装网、角反射器等。

外军列装的气溶胶即烟幕伪装器材有40多种,包括发烟手榴弹、发烟火箭、发烟炮弹、发烟炸弹、烟幕施放器、飞机布撒器和航空发烟器等。

 

三、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的出现已使伪装技术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不仅可以由于“隐真”而保存自己,也可以因“示假”而迷惑对方。

 

(一)隐身技术途径

1.隐身外形技术

外形是目标暴露的主要特征,现代兵器对外表形状处理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防可见光和雷达侦察效果。目前对武器装备的外形设计是以防雷达侦察为主,兼顾致对付可见光侦察。

(1)反雷达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与雷达探测距离的4次方成正比,它直接决定着雷达的探测能力。因此,要想缩短雷达的探测距离,防雷达探测的外形设计也必须把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作为武器系统隐身的重要措施。在外形设计时,避免出现任何边缘、棱角、尖端、缺口等垂直相交的面,将这部位设计成锐缘或弯曲缘,以抑制强天线型反射和谐振反射。

(2)反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在可见光侦察条件下,目标的可见性除与目标与背景间的颜色差别、目标与背景间的距离、照明条件、大气透明状况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外,目标的可见尺寸越小越难辨认,目标的外表形状越不规则,侧外形轮廓也越不清楚。因此,隐身兵器的外形设计,必须考虑到尽量减小目标的外形尺寸。

 

2.隐身结构技术

兵器结构的隐身,是以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为对象,探索其组合规律和合理形式,达到减小目标暴露特征的目的。现代兵器的结构非常复杂,反光、声、电、热、磁探测的隐身结构技术则与之相匹配发展。

反雷达隐身结构技术主要包括:合理设计发动机进气和排气系统;减小辐射源数量,尽量消除外露突起部分;采用遮挡结构;为缩小兵器尺寸,采用高密度燃油及适应这种燃油的发动机等。

反红外隐身结构技术主要是通过改造红外辐外源来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其技术措施包括:采用散发热量较小的发动机;改进发动机结构,改进发动机喷管的设计;采用闭合环路冷却的环境控制系统,用以降低载荷设备的工作温度等。

反电子隐身结构技术包括:减少无线电设备;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改进的电子设备;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等。

反可见光隐身结构技术内容包括;控制目标的亮度和颜色;控制目标发动机喷口的火焰和烟迹信号;控制目标照明和信标灯火;控制目标运动构件的闪光信号等。

反声波隐身结构技术主要包括:改进发动机和辅助机的设计;采用减振和隔声装置;减小螺旋桨运动对介质的扰动噪声;合理进行目标整体设计等。

 

3.隐身材料技术

在兵器隐身化的发展过程中,隐身材料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隐身兵器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隐身材料技术是隐身技术的关键技术。

(1)吸波、透波材料

当目标体或其蒙皮采用吸波、透波材料制造时,则照射其上的雷达波,会有部分被吸收,或被透过,从而减小雷达回波强度,达到目标隐身目的。

(2)吸热、隔热材料

吸热材料是指那些热容量较大或能将热能转换成其它能量的材料。用于隐身兵器的吸热材料,由于热容量大、升高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就较多,目标向外辐射红外线就少;材料又能将部分热量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使目标向外辐射红外的强度减弱。

(3)吸声、阻尼声材料

声音来源于物体的振动。为了降低被声纳等探测设备发现的可能性,提高其隐蔽性,兵器在设计、制造时都必须采用高性能的吸声、阻尼声材料。

 

(二)隐身兵器

隐身兵器是把隐身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上而形成的新式武器,它可以是对原来不具隐身能力的武器装备的改进,也可以是新设计、研制的武器。

1.隐身飞机

隐身飞机是研制最早、发展最快、隐身技术含量最高的隐身兵器。它的发展经历了利用单一技术对飞机进行局部隐身和运用综合技术对飞机进行全面隐身两个阶段。已研制成功的隐身飞机主要有:SR-71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B1-B隐身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等。其中F-117A和B-2两种飞机隐身性能最好。

2.隐身导弹

目前已研制成功的导弹只有美国的隐身战略巡航导弹和隐身战术导弹。隐身战略巡航导弹即AGM-86B和AGM-139两种型号。

隐身战术导弹也有两个型号:空中发射的AGM137型和地面发射的MGM一137型。

3.隐形舰船

隐身舰船的概念是近年来提出的。也是由于各种侦察系统、红外寻的反舰导弹、新一代鱼雷和水雷迅速发展,要求降低舰船可探测概率的结果。

隐身舰艇采用的隐形措施主要有:为减少雷达反射截面,改进舰体及上层建筑形状,使用吸波、透波材料,采用尾流隐蔽技术,千方百计地降低噪音辐射,抑制红外辐射,控制电磁特征。

近年来,研制比较成熟的有:英国的23型护卫舰,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等。而高隐身性能的舰船用于战场已为时不远。如美国海军正在研制SSN-21“海狼”隐身潜艇和掠海航行的非金属双船体的隐身舰船等。

 

四、伪装与隐身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一)伪装技术对作战的影响

1.伪装是造成敌人获取错误情报的重要方法

敌对双方的作战企图和行动是建立在所获取情报基础上的。尽管现代光电侦察技术具有全天候、实时化、高分辨率和准确的定位识别能力,但由于伪装技术的运用,能使敌人、造成敌人造成错觉,以致获取错误情报。

2.伪装是提高作战部队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

战场上,作战双方都将面临如何保存自己的问题。通过伪装,既可增加敌人侦察的困难,使其不易发现真目标,又可诱骗敌人实施攻击,分散敌人火力;可使敌人真假难辨,无所适从。从而减少敌武器的命中率和杀伤率,提高部队生存能力。

3.伪装使作战任务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变化

从提高部队的打击能力和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出发,未来战场将有更多的部队担负战略伪装任务,伪装也将成为战场所有部队的任务之一。伪装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重新认识近战、夜战和步兵的作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缺少伪装技术必将失去战场的主动权。

 

(二)隐身兵器对作战的影响

1.隐身飞机的使用,增大了对空防御难度

部分隐身飞机和隐身导弹的研制成功并用于战场,使空袭武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其它隐身飞行器的不断出现,空袭武器装备将发生根本性的飞跃。这必定给反空袭作战带来很大的困难。普通预警系统将失去预警功能,无法实施有效的对空防御。隐身飞机由于其目标信息特征小,一般的雷达系统无法发现,使得已有的防空兵器无法发挥作用。

2.地面隐身兵器的出现,使战场生存能力明显提高

地面兵器隐身性能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其隐蔽性和防护力。如研制中的新一代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广泛地采用了隐身材料、外形设计、结构设计和部件设计技术,使目标的暴露特征信息明显降低。

3.指挥系统面临生存威胁

现代战争是诸兵种协同作战,对指挥系统的依赖极大,交战双方都把打击对方的指挥系统作为打击的重点目标和首要任务。而武器系统的隐身攻击能力提高,使得指挥系统面临生存威胁。

4.使电子对抗、侦察和反侦察的斗争更加剧烈

大量用于战场的隐身兵器,由于采用电子对抗隐身技术,将使电子对抗的均势被打破,伪装由消极的反侦 察向积极的反侦察方向发展。这必将刺激电子支援技术和侦察技术的发展,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电子对抗和侦察反侦察的斗争。

2011年8月13日星期六

墨西哥农民捕获外星人婴儿

难以置信:科学家寻找神秘的信息场(台大 李嗣涔)读后感

原文

Roman eines Schicksallosen 隔天看的。有幸看到這本書,早點開啟我對這個領域的探索(應該說是資料參照吧),也算是個緣分吧。到最近幾天才寫心得,並不是因為我需要時間來沉澱啥的,雖然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可能的確需要這麼做。However,只不過是因為例の事件,這些日子來不是沒時間或心情寫心得,就是沒辦法寫。總之,相關資料也看了一些,終於能著手打些東西了。寫這本書的心得,老實說比 彼女の願うこと。僕の思うこと 那時更頭痛。看起來我終於得正視那方面的問題了。這次要整合的東西之多,不只是基督教或是佛教,還包括我的整個思想體系和最近的宇宙學、物理學等。當然我文中不會涉及那麼廣泛。有讀到就是。

難以置信書中最大的衝擊在其中揭露了現代科學於過去所未曾面對,或應說是一般科學家普遍不願接觸,甚至可說是不屑的領域。聽說歐美在這方面研究已久,只是以出現頻率來說,他們要不是被打壓,要不就被忽略了吧;浮上檯面的不多。大家已熟習的現代科學被批評為「物化了世界與人心」,而這本書(假如要認真看待的話)卻已是顆過於強烈的猛藥,將許多人過去的價值觀打ち壊した。當然,或許有的人正等著看戲,期待這樣的發展能引領我們到達彼方。在觀看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我發現我寫出來的心得可能會類似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兼任教授陳滌清科學家遇上「特異功能」 ,這篇文章裡面提過的我就盡量不再贅述了。當然,說到頭我恐怕還無法達到這篇文章的廣度,而裡面所提到科學家的天職「多疑而不輕信」─他們沒有選擇迷信的權利,與展望中將對「特異功能」的態度,分成迷不信、騎牆派與熱心宣揚三種,並且還提出這門科學的未來是否有發展(依靠它是否能能發展出適當的儀器以得到科學界之接納與是否「有用」以成為「顯學」)也讓我多了種見識:假如是我的話,恐怕不過對內容本身下手;但陳教授卻能著眼於我們這些爭辯的人的方法,並展望未來,不愧是科學工作者。

這系列還出了第二本「難以置信II–尋訪諸神的網站」(2004張老師文化出版社),稍微看了一下裡面(目錄及簡介)所提的,有許多第一集的延續,但這本對我的打擊更大:因為不論是與「那個世界」對話還是遠距通訊,都是我還不能解釋的。尤其是前者,和我的美學觀相衝突(笑)。仔細看下去可能會發現我這句話會說很多次,因為要接受那樣的觀念對我實在有點不情願啊;這從人生的意義一文「有意識的神」之前就開始了。

先來說說我的立場好了。在看此書之前,我的看法正如人生的意義中所提到的,並不怎麼相信那門子事。雖然說,我唯一的認知,也不過是從Discovery 得來的,認同宇宙中的確存有我們所尚未研究透徹的東西(能量或力場等),而這或許和如雷貫耳的氣功有所牽連。但我仍然相信這些東西和電磁能、重力等等是同一性質的:他們不具有我們這種程度的自由意志。所以他們就算能由我們所影響,但不會「自己」幹出什麼事。我依照這個假設推論出後來的幾篇文章,包括說佛彼女の願うこと。僕の思うこと等。而在這種思考邏輯下,當然不允許作出更多的揣測。但另一方面,接手這本書時,我尚且不至於「迷不信」,所以看完、經過衝擊後,一聽到最近出了第二集,我第一個想法是回家趕快翻翻相關資料。說來我對此書抱持的應該是大部分接受的態度,也就是「反應良好」吧(笑)。

讓我們來大略看看,李教授這兩本書(…的第一本)到底揭櫫了些什麼東西。從第一集中,發現「手指識字」是他研究最深刻的主題之一,光是這部分就佔了一大部分。相關資料尚可參照石朝霖:人體潛能專題課程,或是找找「手指識字」;因為那次集體測試的報告在BBS 上有公布(1999/08 by csddd),在 tw.bbs.sci.physics等論壇(NEWS)找找「手指識字」、「高橋舞」也能查得到。比較引起我注意的是,若是識別到一些「神聖」的字,例如「佛」或「Samuel」(撒母耳:希伯萊文「上達天聽」,或有一說是神的名字。)、「耶穌」等,竟會有看見人影、發光環等異象。其中有些趣味,像是手溫一定要低於34℃才有可能成功;而「上帝」、「God」、「Jesus Christ」、「Buddha」、藏文的「佛」均不能引發異象,SAM(Samuel 的縮寫)與 Samuel 卻行;「老子」行,「莊子」就沒辦法了。他們自己說,沒辦法想到什麼理由來解釋這種現象,但識得的意象經由大腦整合後才讓受測者理解這點倒是沒多大爭論(假如是受測者認識的標的,可能會由受測者補完。);或許這些字出了特殊狀況,正是整合部分出的問題。只是,縱使可解釋成經過高橋舞等受測者的大腦二次詮釋,假如以連測試者與受測者都不曉得的語言來寫這些詞或字,而還是能造成相同結果,那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解釋?感覺上這似乎和集體意識有關,不自覺就令人想到 Fate/stay night 中的英霊系統:只有為人所敬畏、景仰等的對象才有能力。但從光看「佛」這字看不到人影,辨識某些法號時又能看到,似乎也有可能是因為所指物的「本質」(本身的能力,例如「道行」的高低)而致。某些人說可能是當時在附近的一些「小鬼」的惡作劇,或許受測者看到的不過是那些東西的幻影。我的話,因為不喜歡「那世界」還存有意識啥的,所以可能會以(世上所有人的)集體意識來解釋;但這當然不是我喜不喜歡就能解決的問題。因此,我還在觀望中。

這本書提到實驗結果,說是九、十歲時的靈感會「好很多」,而一過十四歲還能表現出能力的就極少;在國外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結果。這令我想起嬰兒的能力:出生十個月後,語言模式就定型了,在這之後學語言,困難度自然比較高。或許孩子也是一樣。另外,「大腦的入靜顯然是瞭解這個現象的一個關鍵,…」。啊…想當年,我在那時期幾乎都沒啥感覺(「八字太重」?!)。已經超過十四歲的現在,加上平常就沒怎麼訓練以本能或感性來認識世界,恐怕只能說我的靈感很低、沒有慧根了吧。因為平常就沒有「讓腦筋空下來」的習慣,練起來說不定甭說入定態,連共振態都達不到啊。那我尚能補強的,應該是盡量由現有的資訊搞通這些道理才是。記得有次爸媽帶妹與我到某佛寺,裡面的住持對妹說「很有因緣」,但對我卻沒說什麼,說不定這也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吧?

「道」可能真的和「氣」有點關係,而且那是可以練得的。但我不認為孔子的「朝聞道」指的是這一回事,孔子教學的內容是比較理性的,只在理解之後才承認;所以才說「不語怪力亂神」。老子是否真的有講到玄奇我不清楚(印象中是沒有??…),不過用「氣」來解釋他所謂的「道」似乎也有那麼幾分真切?(氣也是不可說、說不清的。)說到「慧根」,書中提到有的人天生比較容易進入「入定態」。不知道有沒有正在發功的人的腦波圖以及對其現象的假說。我想那應該不是入定態吧?看了那麼多,若是假設入定態使人的意識比較安寧,能接收外在訊息的話,是否他們的身體就已是特殊天線(電波系~←笑),不需入定即可使用?這些還真令人滿好奇的,只是和解開宇宙之謎到底有多少牽連就不知道了。假如以「無風不起浪」來解釋史上的一些奇特現象,那我們也許可以蒐集曾出現過的 type,確認一下真偽後,分類出常見的能力有哪些,然後依此來立假說解釋看看。說不定有些幫助吧?

以上面的說法看來,「人死後具有靈魂」說不定真有其事,而從「除了眷戀塵世,或不能接受死後世界之外,都能到達彼岸、天人合一。」「似乎沒有天堂地獄」,看來輪迴之說似乎有待商榷?倒是基督教沒輪迴觀哪…But,經過這幾天稍微看過,我總覺得假如真的連在那世界也能保有意識的話,那生前作過的事說不定也會一一累積,並造成影響。換句話說,還真的是「因緣(業)不滅」了(這裡的業就不僅僅限定於善惡了)。所以,也不能就這麼放心的說「反正都會到那兒(極樂世界)去的」。只是這樣又出了個問題:文化(包括語言等)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是否也會影響到那去之後的意識形態?那兒是否也還存有固執己見與偏見或爭端?那兒真的是樂園嗎? However,果真如此的話是怎麼個機制,該怎麼去理解等,I still have no idea now.當下我唯一能作的,就是別留下遺憾。

李教授的研究,在他的個人網頁中華超心理學會有些介紹,建議去看一下(雖然與書中有些重複)。另外,還可以參考了解李嗣涔老師的研究與大師對談(1999年7月17日之「與大師對談」節目內容,台北市氣功文化學會記錄整理)、在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議程的氣功與人體特異功能的科學觀論科學探尋宇宙深層奧秘(89版)新客星站的李嗣涔三篇文章人體特異功能:真或假氣功科學研究的回顧诚心正意摸索「怪力亂神」張展源:超心理學研究的哲學涵義(這看看就好)。

接著是撓場(torsion field),又稱自旋場(spin field)或扭場(axion field)的話題。在 Jessypub: 天上.人間看到了自旋場這東西,隨後在尋找諸神的網站得到自覺的人的能量場的物理基礎再次得到這種場傳播的速率最起碼有光速的10^9倍的資訊,加上是數十年前因為作用過小被忽略(可參照爱因斯坦之后物理学的状况及其革命性因素,不過我從來沒聽過因為自旋場作用過小而被忽視的說法就是了。再怎麼說,假如有重力場的幾千分之一那麼大的作用,已經不可忽視了吧?!),被前蘇聯「秘密研究」,聽起來煞有其事的(笑)。是不是真的那麼神秘還有待証實就是。假如那能成真的話,說不定傳遞訊息到過去或未來就不是夢想了。聽說第二集中李教授推論他所謂的「信息場」也就是氣功的場,或是靈界等,甚至於「あの世(那個世界)」都是指撓場。宗教的神聖體驗等,並非空穴來風。也許,世上現存較大宗教的出現正如他所言,許多是有些具備能力的人帶來了神奇的體驗,再加上穿鑿附會、勸人為善以及教理宣揚。以這個角度看來,比較宗教學某些部分似乎並不是恰當的研究方法,真正要了解這些宗教,或許得先了解那個世界的事情。而且以當下狀況看來,就算是在這個世界中作實驗,還可以收到來自那裡的人回答問題,甚至於有人能隔空教學,傳授修行法則(第七章「師父找徒弟」)等等,這的確有些不可思議(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笑)。如前所述,對前者我不予置憑,反正除了「意識能存在那個世界」之外也想不出有什麼比較好的解釋方法,但對這一點我依舊存疑。

而遠距通訊的部分,我倒想到,我們到今天都沒發現外星生物體,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發現更為便捷而能跨越時空的通訊方法,有鑑於我們現在發現(低等文明使用)的通訊方法過於不實際(比不實用還嚴重),他們認定科技或精神層次到達那個水準後才算是基礎的「高等文明」;所以宇宙間的「高等文明」其實都是用那種方式來溝通,而尚未到達那層次的我們自然完全無以知曉,甚至連他們正暗地觀察我們也不知道?(又是異想天開(-_-))

另一個打擊,則是說佛中提到的,對緣起的看法。記得當時我看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但現在再回去審視,就能發現這種說法需要依靠「沒有那個世界的存在」的前提。「人網恢恢」的新解是,說不定真有人能感受得到「那一層」,即使是最細微的牽連,都能感知到。對他們來說,世界是清明澄澈的,所以他們說「人在做、天在看(光他們都看得到了,何況是「天」)。」他們或許能看穿人的謊言、虛情假意,甚至是思想,以至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和我之前在構思的劇本內容相似)。佛陀所見到的,就是這番境地嗎?我和他的差別,會不會包括他有機會在靜坐中尋得與那裏的交流,而我卻是依靠現代科學才得以一窺皮毛?所以,他才提出因果論(緣起)的嗎?我也許沒有機會知道。但這是個很迷人的想法。只可惜,以當下的情況,大部分的人都沒辦法達到那境地,所以現在的「天網」(人網)並不嚴密,雖然說到真正的「天網」我並沒定見。

不知道為什麼(Somehow)(笑),最後也扯到了暗黑物質與能量的樣子。(第十二章:隱密世界?)談這個的背景知識可能要用到CLANNAD那時提過的M理論,也就是一直到現在都還沒完成的超弦理論進化版:解釋這個宇宙所有物質與能量的理論。假如「撓場」是真的的話,這個理論也有必要將之包含進去才行,但我至今閱讀過的介紹文章都沒提到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了。另外,掛在香港太空館下的香港大學物理系天文學入門課程:宇宙的本質能夠的話也看看比較好。實際證實暗黑物質存在的是去年年初號稱科學上最大發現:2003年2月Wilkinson微波異向性探測器測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資料,獲得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的宇宙微波背景全圖;WMAP的觀測數據透露了宇宙的結構,也顯示了宇宙以71公里/秒/百萬秒差的速度向外膨脹,而且還在加速中;同時對宇宙的年齡也更進一步的估計為137億年±1%。NASA 的 Goddard website 有篇相關報導,不過 Goddard website 要移到 NASA Portal 去了,可能得搜尋一下。其他報導可在奇迹科学报道生物谷找到。這新聞被Science 評選為2003年度十大科學新聞,從Science日文版Sciscape宇宙のニュース2003年12月後半号也可找到相關報導。(我快變成資源搜尋機了(-_-))在What is the Universe Made Of?暗物质与暗能量中說到,WMAP這次確定了「The contents of the Universe include 4% atoms (ordinary matter), 23% of cold dark matter, and 73% of a mysterious dark energy.」つまり、宇宙裡面得到的東西只佔4%而已,其他有很多雖然有質量,卻幾乎不與其他東西作用(包括光子)的暗物質,大部分則是能排斥重力,加速使宇宙擴張的暗能量。依M理論,世界還有許多次元包含在超弦裡面,而(某篇文章推論)這可能就是產生了暗物質等等,一些我們尚未瞭解現象的成因。有的推測這些暗物質是超對稱理論所預測的弱作用超重粒子。假如將物質抽出成為「真空」,但沒排除暗物質的話,真空也不能說是空的了吧。要因此就說這和撓場有關係是有點那個,不過也沒辦法舉出反證。

最近突然想到,現代科學依靠的是一套可以驗證的程序。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在控制了一切變因(可能性)下重複實驗都能產生固定結果的環境。當然可以說「真金不怕火煉」,所以以這手續得出的正是我們所要的「真理(必然)」。但我們並不總是能確保「觀察(測量)」這個動作不會是變因之一(Heisenberg: Uncertainty Principle),說不定有些「真理」是我們不能以這種手段得到的。另一方面,就算到最後我們靠其他的方法終於得到了這條「真理」,卻沒辦法產生實用性(因為我們無法落實在現實測量中);那在遇到這方面的狀況時,我們到底需要的是哪種樣子的真理呢?這種說法有點實用主義,但假如這條真理(理論)不能對我們產生實用性,那對我們來說的意義可能就沒那麼大了─這點是無可否認的。除非我們能從其他的方面找到利用這條理論的方法,否則很多人可能就會忽視它了吧。ま、這是題外話。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變革,可能就是必須重新審視過去的思想,對靈魂、「那個世界」中有意識的存在、「超自然」(也許他們並不怎麼超自然,而應該改成超科學。)等主題抱持更為中立的態度,甚至需要為他們也許存在而預留空間。(我不覺得我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辨就能推論出他們是否、又是如何存在的。畢竟,假如過去至今大部分的人類都可以的話,那也不至於到現在還有這麼多爭端了。所以,「預留空間」是必要的,雖然這會使理論看起來有個破洞。)我一直都以理性來看這個世界,用哲學與理論來解釋。但很多其他的人則將自己落實於生活中。不可否認,在剛讀完的那一兩天,我真的有點興奮,簡直將之前在Discovery聽到的那一套,以及對其所衍生的推測都當作真的了。而且,因為意識到過去所建立的價值觀或許需要作番大刀闊斧的改變,而顯得有點混乱與焦躁,有種馬上將現在的生活捨棄的衝動。但時間一久,發現對這題材抱持如此積極態度的,畢竟也只有那屈指可數的小圈子,而且對這剛剛才萌芽的領域,一切都還處於混沌狀態,無法下任何定論,不知不覺就冷下來了。只是,正如那幾天我自己所說的,現在的我只能處於觀望狀態中,我甚至到死都不一定能看到這場變革的終局。我不確定我是否該更改我對人性以及其終末的裁斷。雖然這些東西看起來和人性不會有明顯的關係,但難保發展下去兩者會出現交集。暫時,我還是會保持過去的論點,畢竟那是經過十數年千錘百鍊的結果。

最後該做個總結了:我對這些零零總總的看法與判斷。在看過他們的說法後,我想我的確不能一言以蔽之,說「沒有」就沒有。這絕不是說我就這麼開始相信「有」,但是我也確實還不曉得「到底有沒有」;所以未來我的相關言論會趨於保守。另一方面,說實在,就算真的有那個世界,我想也不見得就是撓場,就算證實撓場的性質,也不見得那裡面能存在意識體啊。從大統一論這「理想」的提出以來,我們一直只發現到宇宙中有四種力。縱使今個兒再添上自旋力這東西,在假設暗物質與物質幾乎不產生交互作用下,難不成要假設暗物質(那些基本粒子?)就是那些意識體的構成物,而暗物質還有自己的作用力嗎?或是說那些意識體不過像是種資訊,以dark energy的形式存在呢?假如連我們這個世界的基礎架構(作用力等)都無法束縛那些「意識體」的話,我們又有什麼把握能保證他們的「思考」就是我們想像中鬼神啊、佛等的思考?或是說我們能保證他們的「思考」投影在我們的世界中,會在我們所能想像的範圍內呢?我們又如何能保證死後就能以現在的意識進到那世界?或者,真的能進去嗎?如果我們所以為的(識字實驗中的法號與光),不過是我們集體意識的投影呢?這些問題有的問得有點愚蠢,有的最後將被證明不是問題;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現在的我能解答的,所以我只能遺憾的說,我還在等待。或許我也得試試以另類的方法來探究宇宙,那看起來有可能會比科學還來的快些。只是,對於我們發現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不是就是我們所想像的,我想我們需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去開拓這領域。

至於我現在的看法,老實說我還是不太能相信「力場」等等的能夠容許意識的存在,也不了解假如真的能這麼存在,那其機制如何。而且,我還是相信,縱使我們對「神」的印象可能有其真確性,但也不能保證事實就是如我們想像一般:或許大部分會和我們想像的差很多也說不定。當然,我還不相信「命摺够蚴恰腹砩瘛梗踔翆`魂到底是否存在,我也只是改成「姑且一聞」的程度。(不是「迷不信」,只是絕不輕信─套個陳滌清教授的說法。)但我唯一確信的是,(重申:)或許我得為這種可能性作更大的保留,(需要假設,就算是有意識的精神體(靈魂),也有可能自然的存在宇宙中。甚至於場合によって(視狀況而定)、之前「有意識的神」之假設也可能是錯的。)並且對相關訊息投以更多的注目吧!

 

 

不知是機緣還是啥的,看完書後隔天(或隔兩天)Discovery就播出能透視人體以為人治病的俄國女孩娜塔莎與偶爾可以使路燈熄滅的人。當時我還處於讀完後的餘波中,已經不是過去那般激烈的懷疑論者。我感興趣的看著自己是怎麼改變態度,來認知這些事件的。

娜塔莎的故事,美國的機構因為自覺實驗的方法不當而作了兩次,後來的一次娜塔莎並未通過門閥,而被視作不真實。懷疑論者不能理解他們,除了因為我們不了解這個機制,為何會如此,也不能解釋為何有的人有、大多數人卻沒有之外;另一個障礙是「我們不是他們」,我們不曉得他們到底是怎麼感知的,感覺到什麼、又在想什麼。但我因為已經有「氣」的預設立場,先入為主的觀念懷疑「這其實可能發生」,因此就無法不以這種新的立場來審視一切。對他們這種「功能人」來說,透視、念力等等的能力,或許就和看到、聽到與感覺相似,只是他們的本能之一。所以我基本上是站在受測者娜塔莎的角度來評斷。節目播完我的感受是,測試者對娜塔莎的態度不是很友善,而娜塔莎的狀況可能也不是很好。我還不至於做出「其實娜塔莎有能力」這樣的結論,但我覺得,在這種實驗當中,實驗最好以諔踔领侗憩F出有點信任受測者的角度;當失敗時能為受測者找些台階下,那假如受測者真的有能力,也比較容易施展出來。畢竟,能力與身體、心理之狀況都有關係。況且,就算受測者無法通過測試,甚至發現作弊也不應當全盤否認:「我們認定你沒有能力」,只能說「並沒發現」、「無法認定你有能力」、「沒有足夠的數據證明」;說明「也許你有,但很抱歉我們無法確定;可能是我們的實驗方法不適合你的能力,也有可能是我們的能力尚且不足。(世辞)」因為能力不代表德性,這兩者並沒絕對的關係。受測者也是人,在那種狀況下(一時之間無法使出能力)不會為了「表現出來」而耍些手段嗎?我想這是人之常情。反之,假如激怒了受測者,那實驗不但不會成功,反而只會更難進行吧。當然,也不能因為一兩次的成功而信以為真。這樣子的態度或許是比較好的,而不是因為現代的理論無法解釋這些靈異現象,所以排斥他。

只是,實驗的方法好壞很難去定奪。以娜塔莎的情況,假如認為不能用測驗的方法(會影響到他的心境),而採用裝作病人來看病,提供錯誤資訊看看他能不能指正,並且說出正確的狀況,這樣也不一定就是可行的方法。

後一個節目提示電磁波與磁場都會影響到人,而人的意識也有可能能影響到電磁波與磁場,甚至是能量與其他生物等。「氣」與腦波不同。腦波只是表徵之一,但意念控制氣,而氣可影響身外之物。因此控制氣的能力才需要訓練。(除了第一句化之外,都是我瞎掰的。)很顯然,在看完書後,我對事情的看法與處置就有些差別。這不是個好現象,因為這同時表示我觀念尚不成熟。我只能期待未來未來這種狀況能減少,程度能降低。

2004/11/24     21:37-28 22:22,29   17:39初步潤飾

 

 

足足耗了兩三個工作天在寫本篇心得上。其實,花在讀資料的時間還比較多。為了寫這些,我幾乎看了快和書本身一樣多的文字資料。但結果卻不盡理想:可能因為時間過太久,而本文又沒能一氣呵成,感覺起來有點支離破碎,還有許多重複的地方。等到有機會再潤飾一下好了。至於造成的變革,我也沒能好好的形容出來。残念。

關於本文的價值(地位):這應該是一篇暫時性的文章,因為這還是個(對我來說)很新的觀念,所以若有可能,我希望能在未來理論成熟時再對我本身的意識形態做全盤(包括細節)的修正。但如同上面所述,我可能到撒手都不會看到理論完成,所以當然不會有機會再寫一遍。加上我並不是很勤奮的人,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辦法從頭寫一篇;所以,這文章最後可能會被我塗塗改改個好些日子,最後終究還是給捨棄了。

 

李嗣涔在2005/6/22將接任台大校長,他這段研究特異功能的背景也被人質疑。我想這是無可厚非吧。但是,到底這些研究真偽如何,直到現在我都無法斷定。至於他研究這種有爭議題材的精神對台大校長這職位會有什麼影響,可能就需要深入探討過才能推測了。雖然以udn' target=_blank>udn' target=_blank>udn校園博覽會 - 教育情報 - 大學校長風波 - 科學?騙局? Science也關切這篇報導的討論也不無道理,但李嗣涔的態度到底夠不夠公正,我想就因為不是那麼好斷定的,所以才有機會被推上校長吧。無論如何,光是以「研究特異功能」為理由就要非議人,我想是站不住腳的。

2005/6/18 14:26

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不要忽视第六感觉

原文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铃木镇一博士曾经教过一位名叫定一的双目失明的孩子学拉小提琴。起初,他感到很为难,因为拉小提琴的技巧本身灵敏性高,这孩子什么也看不见,怎么教呢?后来他耐心地用各种教法,尽他最大的努力去教,先教他练习握琴弓,用他自己的手握住孩子的手握琴弓,练习左右上下运弓技巧,然后让孩子自己用琴弓末端戳左手掌,使其感觉琴弓,并练习运弓的准确性。开始时,还总拉错琴弦上的位置,两周后,他已能较准确地将琴弓放在琴弦上去拉琴。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后,定一终于能当众演奏了。铃木博士认为:孩子的第六感觉非常敏锐,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发挥了第六感觉的作用,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演奏的技巧,奏出悦耳的乐曲。

什么是第六感觉呢?第六感觉,就是直觉,它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感觉,又名为“动物直觉”。这种直觉超过了人类的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是逻辑判断和理性所不及的。

人类早期在感觉上和动物很相似,对事物的感觉都是靠自身的本能。这时期,婴儿还不知如何去运用逻辑思维,就是依靠这种本能来感觉周围的一切,以后才在本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条件反射。因此,在孩子早期发展的过程中,父母应尽可能地鼓励这种本能或直觉的发展,而不要仅偏重向孩子传授技巧或逻辑性知识,以防抑制这种本能或直觉的发展。

专家称大脑思维会漫游 从1个想法流到另1个想法

原文

2007年01月22日 新华网

不思考具体问题、不从事具体活动的时候,人的大脑在做什么?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撰文指出,“当无需专注于某项任务时,人的大脑思维常会四处漫游,随意从一个想法流动到另一个想法。”

哈佛医学院和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心理学家玛丽亚·马松等研究人员利用比较新的机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思维活动,对大脑进行实时成像。他们召集了19名志愿者,让他们在完成不同任务以及闲坐等待下一项任务时接受脑部扫描。

研究显示,人在闲下来的时候,大脑前端的额上回、侧面的脑岛和后端的颞叶等区域处于活跃状态。马松说,这时候人们“在做白日梦”,但是“在其中大部分时间里,他们不是在不着边际地幻想,而是在想今天接下来的时间要做什么”。他把大脑的这种情形称作思维漫游。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些脑部活动,研究人员认为,一种可能性是大脑必须一直有事做,才能保证一旦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它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另一种可能性是“帮助人们把自己以前、现在和将来的体验连贯起来”。

他们总结说:“思维漫游时产生的想法有时对现实有用,但这并不能证明思维是因为能产生有实用性的想法才漫游的。思维会漫游,也许只是因为它能漫游罢了。”

潜科学网站 《前沿科学》

原文

潜科学网站开场白   第0-37期 (2002.4-2004.12) 主编: 张学文(新疆)

2005第38-50期   2006第51-62期   2007第63-74期 主编: 邹晓辉(珠海)

本刊编委

2002创刊编委(拼音排序):鲁晨光(<广义信息论作者)、张学文(组成论创立者)

2005增加编委:邹晓辉(融智学创立者)

2006新增编委:陈雨思(同态学创立者)

潜科学网站宣言(2002):依靠因特网的快捷、廉价,复活和继承潜科学的精神和风格,提倡科学精神、推进科学事业。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思路和动议。演员在正式演出之前都有很多练习的机会。每个科学家在他成为一流学者之前也得有一个练习的地方。潜科学网站在寻找适合自己而又与一般科技杂志有所区别的定位。

申先甲等(潜科学杂志1982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一个由潜变显的过程,整部科学史就是一部潜科学发展史。潜科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创造性、超前性、反常性、模糊性、易变性。潜科学创造的基本形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想象、猜想,提出科学假说。潜科学研究的意义:潜科学是一切常规科学的先导和基础:潜科学对科学幼苗的健康成长是必要和有益的,同时,也可以及时锄去臆断或貌似科学的杂草;潜科学与科学史、科学学、方法论、教育论、人才学、未来学...有着相互渗透和相互补益的关系。

王志珍等:自然科学史中众多重大突破都是自由探索的结果

周光召:中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人一定来自民间科技工作者

钱学森(2005年7月29日上午):“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温家宝(2006年11月27日):“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原创期刊 Original Magazine

评论期刊 Comment Magazine

信息哲学 Information Philosophy

博文期刊 Doctor Magazine

信息科学 Information Science

核心期刊 Core Magazine

系统科学(论坛) System Science

潜科学论坛 Potential Science Talking

潜科学光盘文库 Potential Science CD Library

潜科学网站 Potential Science Web

潜科学丛书 Potential Science Collection

潜科学杂志 Potential Science Magazine

 

全国首届汉语“字本位”理论专题研讨会 论文目录

5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5) :Content Table

6th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Workshop (CLSW-6) :Content Table

科学家揭开天才大脑与常人不同之谜

原文

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大学大脑研究中心神经生理学家米切尔和斯奈德借助电子核磁共振设备对部分天才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观测后发现,天才的感觉器官对外来信息的反应以及处理速度非常惊人。从视网膜接收外来光源,到晶状体将其聚焦成像,再传递到大脑,直至转化成思想意识,整个过程只用了四分之一秒。例如常人在听音乐会时,得到的仅仅是对乐曲的整体印象,而音乐天才却可以清楚地记得每一个音节,甚至每一个音符。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解释说,很多人认为,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资源全部开发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天才人物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是他们大脑中负责这方面能力的区域被隔离起来的结果。(张庆真)

心灵感应和预感等现象可从生物角度获得解释

原文

当我们感觉某个朋友在想我们的时候,就会给他打电话。当我们感觉有人在看我们的时候,就会回过头去,那人果然在那里。这不是偶然,也不是异常现象。请看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延伸的思想”。

西班牙《国家报》文章:思想有极限吗?摘要如下:

2103年,移动电话已经销声匿迹,电子邮件变成了一种怀旧方式。22世纪的世界是建立在思想能力上的,人们已经学会只用思想力量来分享信息。在千年之交,科学家开始努力研究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和芯片,另外一些人则致力于研究人类思想中鲜为人知的领域,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发现或唤醒人脑中不同寻常的潜在能力。由此,被旧科学视为欺骗活动的心灵感应和超感觉等现象变成了生物上和物理上的真实。22世纪的人类学会了运用思想来跨越时空与远方的同类互相交流,他们甚至能清醒地预见未来。

很多人以为上述假想可能是好莱坞的又一个科幻大片,然而也许其中某些事情距离现实并不遥远。人类的思想可以达到何种程度呢?即使思想的能力是有限的,目前科学家仍不能确定它的界限在哪里,甚至连人脑这个汇集了所有智慧的、创造性的、有感情的活动的器官都还不愿将它的秘密完全显示出来。被视为DNA之父和神经研究大家的克里克承认,“我们对于人脑不同部位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

心灵感应和预感等现象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

一些从事思想开发的科学家目前正行进在不同的研究道路上。在意识形态研究上独树一帜、颇受争议的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20年来一直在进行科学实验,以证明人类思想能力的强大远远超过人们所想像,心灵感应和预感等现象可以从生物角度得到解释,它们是正常的动物行为,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变,是为适应生存的需要而形成的。他说:“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这些技巧,对这些技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人类、尤其是思想的本质。”

是什么促使生物界的革命者作出上述结论呢?谢尔德雷克认为,思想不是头脑的同义词,它不是关闭在脑子里的,而是“延伸到我们周围的世界,与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相连接”。此外,正如现代物理所证明的,思想不是被动的关系,而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意味着两者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人类的思想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但它同时也在周围环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与电磁场一样,思想也有自己的场域

这个被称为“延伸的思想”的理论认为,与电磁场的存在一样,思想也有自己的场域,或曰形态发生场,形态场里流动着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想法、愿望和意见。根据该理论,人的各种想法甚至记忆会在这些“信息高速公路”上行进,“因为每当出现一种新的行为方式,例如一项体育技术或电脑游戏,就会产生一个涉及很多人的经验”。各种思想的大范围参与使新技巧进入流通,从而产生自己新的独特的形态场。“我相信这个形态场使其他人在后来学习技巧时更容易。”也许关于这个问题有其他社会学解释,但根据今天孩子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来看,谢尔德雷克的理论至少有点道理。

显然,并非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相同的,因此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态发生场。就像基因突变一样,形态场里的思想会经历自然选择。“一个可以适用其他人的好主意,会被模仿、传播,变得很普遍。思想观念越常见,成为潜意识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最后文化的总体标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从这个过程得出的一个可能结论是,本能实际上是对祖先行为的一种回忆。谢尔德雷克说:“本能依靠的是物种的集体记忆,是世代积累而成的。例如,一只从来没见过羊的牧羊犬,即使之前没有受过训练,通常也会自觉地将羊群集中起来。有许多影响我们所有人的无意识习惯都是通过集体记忆形成的。”

想法和意识在空气中游荡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

自己的想法和意识正在空气中游荡,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这也许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安。不要担心,因为根据谢尔德雷克对数千种经验的观察显示,无论何种技巧,总有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对它更敏感,此外,心灵感应只在互相了解很深的人之间发生,并决定于人的感情和社会联系。

意愿在思想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决定干某件事情,例如打电话或回家,就会向事情对象,如接电话的人或家里的人反映他的意愿,据谢尔德雷克认为,某些人或动物能够捕捉到这种意识。事实上,最近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某个行动的意愿可以使神经网络在事件发生之前先行运作起来。去年美国人的一项实验偶然发现了第六感或心灵感应存在的证据。研究者们在一个视觉感应实验中惊奇地发现,三分之一的实验参与者能够在眼睛看到之前提前几秒钟预先感到照片的变化效果。谢尔德雷克在自己的最新著作中对自己在1970年至1993年间关于心理间谍可能性的实验做了介绍。用思想来传播图像的准确度远远高于信口而说的预言。不过谢尔德雷克理论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他把思想的影响力与时间相联系。他说:“我的意愿可以影响将来……其他人的意愿也可以影响我的意愿。”某些研究可以使我们对这一理论有个大概了解。美国心理学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如果父母相信自己的子女酒量很大,那么孩子真的会喝很多酒,仿佛在执行长辈的计划一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么他们真的可以成功。当然这些现象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正常的交流不仅有正常渠道的信息传播,也包括心灵感应(形态场)的信息传播,两者并不排斥。

也许有人对此感到无法理解。如果有人在18世纪描述出一个使用手机、卫星向全球发送信息的未来,可能会被视为疯子。谢尔德雷克在80年代推出自己的理论时,也有科学家把他的理论视为胡言乱语。对此,谢尔德雷克认为:“许多科学家之所以害怕和排斥心灵感应是因为它不符合唯物主义理论。在科学史上,当旧有典范改变,更加广泛的模式取代原先范围有限的模式时,革命也随之发生。”而某些量子学科学家则接受了另一个与物质世界并行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他们从科学上相信形态发生场,甚至时间旅行。

气功功力与人体谐振态、气功功态密切相关

原文

气功功力的三个阶段(初级 中级、高级)似乎和人体在大脑支配下的三个谐振态相关。即器官谐振态、细胞谐振态及蛋白质谐振态相关。

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这一谐振态关系不是轻易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需要一个训练(即练功)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使人的思维状态,能自主地由平常态(常态)进入气功态(静功功态)。只有在气功态下,这种谐振关系才能建立起来。

因此,意念与想法的区别,就是意念可以使大脑与肢体(人体)建立起谐振关系;而想法则没有这种关系,或这种关系表现微弱。因而,气功态下并非所有的想法都是意念。只有那些能使肢体(人体)与大脑建立起谐振关系的想法,才称得上是意念。

北京白云观处有一副对联,可以作为对气功功态的最好诠释。上联是“意凝、气凝、神凝,炉中炼就长生药”,下联是“念住、息住、脉住,体内修成不坏身”。念住,就是杂念停止。息住,就是停止呼吸(实质上,我认为是变肺呼吸为体呼吸)。脉住,就是血脉也不跳动了(准确地说,是几乎停止)。这时的功态已到了几乎生命停止,灵魂出窍的最佳状态,当然处在新陈代谢停止的“不老”境界了。这时可称之为标准的“入定”,生命运动“定格”了。

由此可见,气功功态程度(“入定”保持时间),决定人体谐振态程度,进而决定气功功力的大小。而气功“定力”的获得,则需要长期气功修炼来培育和累积。

 

参考文献:

①、刘新中、王桂娣:《气功学和人体意念力

②、林清泉:《东方气功心悟

1993年国家人体科学工作组成员名单

原文

中央人体科学工作组(九人小组)

国家体委主任:                伍绍祖(组长)

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     李绪鄂

卫生部部长:                    陈敏章

国家安全部部长:             贾春旺

中宣部副部长:                 李 彦

军委总政联络部部长:      岳 枫(叶选宁)

财政部副部长:                 刘积斌

公安部副部长:                 白景富

武警部队副司令员:          左印生

(转自2007-05-08 16:37 沈今川教授的播客)

钱学森对人体科学的诠释

原文

人体科学是宇宙环境中的人类科学,用系统科学的话来讲,人体被认为是包含在宇宙这个超巨系统中的开放复杂巨系统。这“开放”是对人体环境而言,“巨”意味着构成系统的成员的数目多达数十亿,“复杂”的意思是指组成成员的种类也是非常多的,而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体科学的基本观点就这样与经典的、还原论指导下的生理学的基本观点不同。人体科学特别强调生理学中意识反馈的重要性,主要包括人脑多级活动和相互作用。这一点标志着人体科学有别于植物或动物生理学,而且也是把人体科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科学区分开来。

“人体学”(Somatology)是个老的术语,这里,它的含义被局限于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经典的生理学、现代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学、中国传统医学和气功的科学部分以及如ESP、PK等其他有关学科的总和。人体科学的亚稳定状态,如醒觉态、睡眠态、气功态等,统称为人体功能态(Somatic Eigenstate)。

作为人体科学的哲学,即Robert H.Dieke和Branden Carter从宇宙学考虑发展出来的人天观(anthropie principie),可以扩大到微观方面,包容量子的测量理论,即量子认识论,在宏观方面包括了中医传统医学的基本法则。

 

(来源:《中国人体科学》创刊号;文章依据〈见朱润龙、朱怡怡文章《中国大地上有关“特异功能”研究的风风雨雨》篇末倒数第三段〉是:尤其是对《中国人体科学》杂志应该怎么办,从形式到内容,钱老都有详尽的指示并用英文撰写了“人体科学”的诠释。)

--------------------------------------------

注:《中国人体科学》杂志(季刊),中国人体科学学会 上海交通大学 联合主办;1990年7月15日创刊,2000年6月停刊。

========================

【延伸介绍】:钱学森关于人体科学方面的文章 [09-05]

1、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

2、我们的研究工作要实验与理论并重

3、再谈人体科学的体系结构

4、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5、对人体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

6、这孕育着新的科学革命吗?

7、迎接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到来

8、要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体科学

9、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意识的物质性(证据篇)

原文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意识的物质性

(十八年来对Psi现象的研究)(证据)

沈今川 孙储琳

中国地质大学心灵量子能量研究所(IPQE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我们十八年来对Psi现象的实验研究的资料,提供了心灵能量存在的新的确凿证据。孙储琳展示出超常的Psi能力,发射出一种未知的信息-能量复合体使得相关的物体和生命受到强烈的影响,这种复合体的属性和行为极不寻常,无法根据现有的知识加以解释,所以作者相信必定涉及到一种新的能量形式,为便于进行讨论,建议使用一组新术语(心灵量子能psychic Quantum Enenrgy等)

关键词:PQE,psychokinesis,thoughtography,revitalization,magnetic effect,bio-photon emission,tianmuscreen,Geller effect,RS-photography

根据十六年来我们对孙储琳特异功能现象(Psi)的实验研究,建议使用如下一组新的术语:

Psychic(conscious)Quantum Radiation(PQR or CQR)(心灵量子辐射)

Psychic(conscious)Quantum Field(PQF or CQF)(心灵量子场)

Psychic(conscious)Quantum Energy(PQE or CQE)(心灵量子能)

High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enter(HIIPC)(高智能信息处理中心)

Energy-Message Combination(EMC)(能量-信息复合体)

---------------------------------------------------------

孙储琳经常展示出一种超常的能力,发射出一种未知的能量信息复合体,使得相关的物体和生命体受到强烈的影响,并产生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效应,现简要描述如下。

1. 力学效应(特异致动):离体移动物体

离体移动物体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1

图1:离体致动一枚密封在透明有机玻璃盒内的塑料纽扣,孙储琳在距离目标2米远处发功。

离体使辐射计叶片旋转

2

孙储琳在远离暗室6米远的另一间房子内,看着面前的电视屏幕,几分钟后,孙储琳用意念使辐射计的叶片突然高速旋转,几乎看不到加速的过程,速度超过强光照射时的速度,方向既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与正常旋转方向相反。这是极不寻常的,值得深思。

图2:辐射计的结构

图3:致动辐射计实验的布局

弯曲、雕刻和切割一个物体表面(盖勒效应)

3

在镀金的硅片上进行意识微雕(分辨率达到1.2微米)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6

2. 光学效应:

RS摄影术和意念摄影

具有各种调制结构的RS摄影照片

5

☆ 自1999年以来,孙储琳成功地获得了一系列二维及三维风格的彩色意念摄影照片

图5:宇宙中的某种生命形式

6

图6a:拼图板光晕中的Desney卡通“花木兰”女孩(意影作品):

图6b:上述意影作品中女孩手中的灯笼上的OD字符清晰可辨

生物光子辐射:1992年8月10日起在北京空军总医院病理检验科刘亚宁、沈今川教授主持下,使用KZL-1型微光检测装置连续7次测定了孙储琳在功能态各主要穴位(劳宫、丹田)发出的生物光子辐射,强度达到了10000cps

1992年8月孙储琳在空军总医院用KZL-1型微光检测仪获得的一张光子辐射曲线,强度超过10000cps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16

3.磁场效应:

199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磁学实验室,使用美国制造的DM-2220数字磁强计测得孙储琳劳宫穴发出的磁场强度曲线,最大强度达4mOe.

DM-2220数字磁强计测得的孙储琳功能态下的磁场强度曲线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17

孙储琳在功能态下各主要穴位处可以使儿童磁性写字板上产生清晰的黑色斑点(图9):功能态下孙储琳各主要穴位处产生的磁场图形,上部为孙储琳本人的;下部是在她的诱导下别人穴位处产生的,具有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

9

4.生物效应—意识生物工程大大加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在细胞水平观测到ATP酶的活性显著增加)

☆ 孙储琳在几分钟内可使经过严格去活性处理的花生和豆类种子返生并快速发芽(已进行了数百次成功的实验)

远距离控制炸花生、炸豌豆返生、发芽

10

☆ 孙储琳意念将煮熟的鹌鹑蛋、鸡蛋等瞬间返生,改变大小、变软、变透明,花纹消失并产生特殊的香味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23

5.改变物质的化学成分及结构:PQE意识材料工程:

孙储琳的一系列实验表明有可能通过PQE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在一般条件下发生了核水平的反应。

图13:工厂原封装的矿泉水在孙储琳PQE的 作用下经过几分钟后被部分地转变为其他物质,经现代测试手段检验证明成分已经显著改变(原北京某学院波谱中心及某研究院分析室等权威单位检验,实验全程录象监测记录)

12

6.突破空间障碍(时空效应):

一系列实验表明:物体在孙储琳PQE的作用下可以突破有形的空间障碍(如玻璃瓶),这一现象显然与时空结构有关;孙储琳的PQE可以将大物体装入小瓶口的玻璃容器,而不损坏容器

孙储琳可以将一枚有机玻璃纽扣穿过玻璃拍入下面的广口瓶内,玻璃板及广口瓶均未损坏。(原始录象资料)

13

图16:孙储琳用PQE烧毁的硬币,其外观和结构显著改变,经X射线衍射分析,其物相及微观结构均显著改变

7.类热效应:

孙储琳用PQE爆米花,无须其他能源和工具

☆ 选择性地在废底片上烧出指定的字符,自己的手不受伤害

孙储琳在废底片上烧出指定字符“大、小、天”

14

8.远距离搬运功能(瞬间传物):

l 孙储琳至少10次成功地将手表、花朵、硬币等物体用PQE搬运到远处,相距远达千米以上

图19:孙储琳将一只手表意念搬运至1000米外大学校长上了锁的办公桌抽屉内

心灵能量存在的确凿证据32

9.物质化现象:

数十次在玻璃容器内产生药丸或使原有的药丸数量显著增多、增大

16

10超感官知觉(Psi):

☆ 遥感、遥视

☆ 超感知觉

☆ 特异感知找矿

☆ 残留信息识别

图20:孙储琳可以成功地识别密封在胶卷暗盒内纸条上书写的字符(典型实验)

孙储琳老师自述

原文

孙储琳

孙储琳

近年来接触了很多朋友,有科学家,也有普通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我的特异功能是怎么发现的?进入某种特异功能态时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体会?怎样看待人体科学研究?生活上有什么特殊之处?有什么爱好和苦恼?特异功能是否能够诱发培养?等等。有些问题好回答,但有些问题又很难说清楚。不过我觉得功能人和科学研究人员之间若不能很好的沟通和理解是无法搞好研究的。所以当编辑向我约稿时我还是愉快的答应了,在此我要感谢本刊编辑的热情鼓励,使我能有这样的机会来谈谈我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我能够用耳朵认字和透视人体的消息很快就在学校里传开了,很多人出于好奇心纷纷来找我,如同济医科大学的教授和香港的记者,他们要我表演人体透视和用耳朵认字,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表演的很成功。由于我的人体透视功能较强,198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邀请我到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用特异功能给病人透视,并要我入伍给首长当保健医生,后来由于一些问题不好解决,我又回到了武汉地质学院,在图书馆作出纳员。 当时社会上对特异功能的真伪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有影响的人通过他所控制的舆论工具攻击特异功能是骗人的魔术,反马克思主义的。好家伙!扣这么大的帽子,谁还愿意表演、研究!我感到很委屈,也很反感,大大挫伤了我的积极性。为了少惹麻烦,别人问起我时,我就说功能已经消失了,其实我的功能并未消失,只是内心里很不服气,更不承认我的功能是假的。其实是否认不了的,追求真理的决心鼓舞着一批科学家和功能人顶着压力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实验研究,完成了一大批有说服力的高水平的实验,在理论及应用研究上也取得了许多进展,这一切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提高了我对特异功能的兴趣和自我价值的认识。

1987年底我校(中国地质大学)经领导批准正式成立了由沈今川教授的人体科学研究室,我也被调到研究室专职搞人体科学研究。 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人体科学却实是当代科学突破的重要前沿,人体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很多现象人们一时还不能解释清楚,但只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抓紧进行研究,就一定能逐步弄清楚,一旦取得突破就会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作为一个功能人是能够为人体科学的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是非常光荣的。所里的同志一再对我说相信我的特异功能是真的,有特异功能的人是国宝,希望我加强学习,刻苦练功,强化和开发自己的功能。研究所不但给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练功,而且为了提高我们的自然科学素质,还组织我们较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基础,生理解剖学、矿物学及综合地质基础等大学课程,为我们订了许多气功、人体科学的书籍和杂志。这些年我看了不少书,参加了许多学术交流及实验活动,对我很有帮助。大家对我的关心、信任、期待和鼓励是我感到非常温暖,我深深的为他们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所感动,因为他们都不是专职人员,都有自己繁忙的本职工作,不但得不到额外的报酬,还要拿出许多业余时间和经费从事人体科学研究工作,我要向他们学习。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现有的自然科学理论是很不完善的,仍无法解释许多特异功能现象,必须要有重大的突破才行。这种突破只有经过各方面的科学家及功能人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人类总得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很赞同张震寰主任的意见:功能人应该学科学,应该自己研究自己,科学家也要练功,最好自己也有功能,一点亲身体验都没有,很难进行研究。 不过,要求功能人有很高的科学素质或要求科学家有很强的更能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因此,科学家和功能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就更加重要,是成功的基础。在这样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共同任务面前,功能人和科学家都各有自己义不容辞的光荣的历史使命。作为一个功能人,要想为人体科学多做贡献,就要增加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并努力强化和开发自己的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探索。

来到人体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人体科学实验研究工作后,给我的生活带来许多变化,原来在图书馆坐班,八小时几乎一刻不能休息,十分紧张。现在上班时间比较灵活,压力反而更大了。为了恢复及强化自己的功能,我几乎每天都坚持练功到深夜,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深夜一个人跑到山上。开始有点害怕,后来就慢慢习惯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功能不但很快的得到恢复,而且有了明显的增强,掌握了许多新的功能,如利用儿童磁性写字板显示功能态下穴位处外气的磁效应、将封闭药瓶里的药片抖出来、用底片拍摄人体辐射(RS人体场摄影术)、意念弯曲金属、意念致动、突破空间障碍都是经过艰苦修炼和无数次失败后才掌握的。每当我出现一种新的功能或完成了一项新的实验,组内的同志都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的热情关心和鼓励使我更加增强了使命感和光荣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觉得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了。

近几年我接触的人越来多,亲眼看到了张宝胜、王友成、刘心宇、陈竹、高娃等人的特异功能表现,真是大开眼界,感到“天外有天”,许多功能人各有所长,值得我很好的学习和借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刚来研究所时我的功能只有人体透视和认字两项,现在我已掌握了三十多项功能,其中不少项都是我看了别人的表演或录象后,自己反复琢磨苦练后掌握的。如用手爆米花是看了日本摩力克的录象后学会的,烧衣服和复原纸币是从张宝胜那里学来的,贴硬币是从王友成那里学来的,意念致动是受刘心宇的启发后学会的。我从小就有一股子犟劲,不甘落后,别人能做到的我千方百计地也要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只要觉得有可能,就要努力反复去试,绝大多数情况下,经过艰苦的努力都获得了成功,这时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勤于实践,努力创新”是一条通向成功之路。自信、自强迎着困难上,把压力变成动力,能促使我更快的增长才干。就拿1992年来说吧,我掌握了8项新的功能,其中有几项难度相当大,如“封闭悬瓶内物体离体穿壁”、“封闭容器内物体离体意念致动”、“上手掌意识调控聚能烧写字符”等。过去手掌握药瓶“抖药片”几乎成了特异功能表演的传统保留节目,但我们的教授提出,手握药瓶很难看清穿壁过程,也不方便加装各种传感器,若能把瓶子挂起来发功后让里面的东西自己掉出来那就好多了,并要求我尽快的把这个实验做成。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终于从1992年7月16日开始连续14次取得成功,并拍摄了录象。RS人体场摄影术、穴位场的磁效应、意念致动开关等功能的开发都是“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硕果。

作为一个功能人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努力的做好每一次实验。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影响功能发挥的主、客观条件是非常复杂的,为了找到一点规律性,常常需要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实验,如果不理解就会感到很枯燥,心情不舒畅,结果就不会很理想;如果我知道严格的实验条件是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所必须的,而不是对我不信任;我想“真金不怕火炼”嘛!条件越严格,说服力就越强,科学价值就越大,随随便便的做十次还不如认认真真的做一次。

进行特异功能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屈服于压力,弄虚做假。有人错误地认为特功异能和魔术一样,只要是真的就应当随时随地都能表演,否则就是假的,这是天大的误会。魔术师的道具是他自己精心准备的,靠的是技巧,而特异功能实验,仪器和样品都是主试人和监试验人准备的,二者截然不同。千万不能为了让别人满意就弄虚做假,否则,真真假假真假不分使科学研究误入歧途,最终破坏了自己的声誉。

对实验结果也应辩证地看,不要先入为主想当然。结果与预期的一致固然很好,与预期结果不一致也同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大量可靠事实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揭示特异功能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得出有说服力的科学结论。

有些人在知道我有特异功能后,常常以惊奇的目光审视我,他们想象我各方面一定与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性格古怪,不好交往。其实他们完全错了,我和大家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一样热爱生活。除了上班以外,我也要花很多时间做饭、洗衣服、辅导孩子学习,什么事都干,干起事来相当麻利,又快、又好,有人请客忙不过来时还常找我去帮忙,忙了半天,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玩得开心时,我心里就特别高兴和欣慰。大家都说我心眼好,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我也很喜欢听歌曲、看电视,看到感人的情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我还特别喜欢逛时装商店,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也不例外,有时兴致高时还和要好的女伴们彼此化装寻开心。我非常珍视友谊,有很多朋友,大家常在一起聊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处十分融洽。总之,我要告诉你、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不是神仙、更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的有着丰富的感情世界的普通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我身上确实经常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当我潜心练功进入某种功能态时,我感到似乎进入了一个另外的时空,冥冥之中会听到一种声音,出现各种生动的形象,向我传递信息。这种特殊的信息和能量源对我十分友善,具有很高的智能,既通晓过去,也能预见未来,并且知道我心灵深处在想些什么。几年来他们无数次耐心地教我练功,可以说我的各种神奇的特异功能都是他们传授给我的,我对他们十分尊敬和崇拜,因为传递给我的信息都得到了验证。而且每次表演或做实验时,如果与他们取得沟通,进入那样一种潜意识的朦胧状态或进入那样一种时空,特异功能才能出现,表演或实验才能成功。我也说不清楚这究竟是幻觉还是真实的存在。

生活在充满矛盾的这个现实的世界中,我的情绪不能不受到影响,使我很苦恼,不能安心搞科研:目前社会上处处、事事强调经济效益,一切都商品化了,搞人体科学,特别是基础实验研究很难获得经费,本身也创造不出什么效益,而且还常常遭到冷嘲热讽,很难被人理解;另一方面,海内外许多人用优厚的待遇邀我去用特异功能诊病治病或表演,待遇上的强烈反差不能不对我的情绪有影响。

其次是练功需要放松、入静,需要一个良好、安静的环境,只有在深夜或上山才行。再就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十分顽皮,学习上、生活上都要耗费我大量精力,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感到很累,白天很难清静下来学习、练功,也不能较长期出差外地,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实验研究。

练功十分艰苦,特别是要开发、强化一些高难度的功能需要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练和体验,精、气、神的消耗均较大,有时给别人治病后自己昏倒了,做完一些高难度的实验后心肾部位感到非常不适。没有决心和毅力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实验的难度越来越大,实验条件十分苛刻,常须多次重复,使人感到枯燥厌烦,特别是当在场的人流露出怀疑和不信任时,心里非常反感。

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507)

原文

507所(即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原国防科工委所属的一个负责研究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研究所,中国人体科学学会自成立之初即挂靠该所,该所的历届主要领导多兼任人体科学学会的重要领导职务,如原所长陈信教授就是继张震寰将军之后担任人体科学学会正理事长职务的,他也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另两位副所长庄祥昌教授和孙金镖教授也都担任人体科学学会的常务副理事长职务,庄也是国际宇航院院士,孙也是著名的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的副总指挥。此外,宋孔智教授是长期从事张宝胜特异功能研究的负责人,长期兼任人体科学学会秘书长。另外还有很多专家教授如王修壁教授等航天医学专家长期参与了特异功能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的重大科技成果奖。至今张宝胜仍在该所工作。钱学森曾经数十次到该所做有关人体科学的学术报告。这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不容否定!如果我们公布的事实有误,欢迎明确指出。

(新浪BLOG注: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不代表新浪BLOG同意其观点或描述。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宝胜--《从我自己说起》

原文

张宝胜

张宝胜

一、写在前面的话

自从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刊出消息,报道了大足县12岁的小学生唐雨能用耳朵认字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各种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对于特异功能的测试与研究在各地逐渐开展起来,随之而来的对特异功能的真伪的争论也日渐激烈,随着一些有权威的各界人士的加入,特异功能引起的风波几涨几落,至今未能定论。

对于有特异功能的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见解。

特异功能的发现与记载并非始于1979年,中国古代早有记载。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科学技术的落后,加之一些神学家的别有用心的解释,为其加上了一种神秘莫测的迷信色彩,使之难以得到真正的研究。

在外国,从非洲到欧美以至日本都有不少有关发现特异功能人的记载,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加入到发现与研究特异功能的行列中来,发表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章。

当然,好总是与坏相伴随,黑总是与白相陪衬。对于特异功能的不信任,认为是骗术,魔术,是唯心论,是唯灵论的呼声也水涨船高,有些则是目击者的亲自揭露。一时间,有点真假难辨了。

而以我个人的愚见,大约双方都有道理。

中国过去的一些算命先生,巫婆神棍,大多是胡说八道,坑人骗钱。

据说国外有一个法师自称有法术,能使自己的心脏停止跳动,僵死过去,然后死而复生,后来被人发现是利用铜紧身达到身体僵硬,又利用腋下夹的铜球使脉搏消失,从而达到骗人的目的。

有报道说:有些自称有特异功能的人,可以用意念折弯汤匙。可是却被发现是用魔术师的手法,在椅子或门框上将汤匙弄弯后而欺骗人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由于虚荣心的驱使或因为生活所迫,更被铜锈、金钱所引诱,古往今来,四面八方,行骗有术的确实大有人在。

但我认为,不能因为算命先生胡说八道而否定感知以往、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不能因为巫婆、神棍坑人害命,就断言一切能用特异功能诊病看病的人都是30年代的新大神儿,也不能因为出了一个用铜衣、铜球行骗的瑜伽师,就认为瑜伽术是迷信骗术,甚至也不能认为一些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当众作了几次假,就说他没有特异功能。对于这最后的一点,我以为特别有必要提几句。

特异功能是一种为常人所难于理解,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一种现象,即使是具有特异功能者自己,也往往惊叹不已,迷惑不解。一般常人视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为怪人、怪物,总是带着一种绝对不可相信的先验认识和一种猎奇心理来要求特异功能者表演。由于他所看到的是常理所不能解释的现象,所以,即使看到了也决不相信,总是设想,表演者如何巧妙地作了假,骗了人,于是要求一再重复表演。以我个人的体验,有时表演者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去作假,去骗一下人。

 

原因有三:

首先,处身于这样一种对你极不信任或视为怪物的气氛之中,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再者,以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无论用鼻嗅字,或透视物体,或用意念转运物体,或透写等等,每做一次都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脑子疲劳得很,怎么能忍受一而再、再而三地无休止地重复做下去呢! 此外,即使是功能极强的人,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将任何一项功能重复成功的,特别是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就有可能失效。

鉴于上述情况,有时为了应付,有时为了恶作剧,不得不去作假。我想就是一个最老实的人有时也会这样做的。因此,我认为,如果有些人只是因为看到了一两次作假的表演,就一口断定特异功能都是骗术的话,那就未免有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吧。至于那些认为特异功能所表现的现象,不能用现有科学理论去解释,不能符合他所理解的“辩证唯物论”,就把特异功能说成是异端邪术而一律禁止,无知之余未免还有一点霸道。

至于我自己,无疑坚信人体特异功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是至今还未能被解开的科学之谜。随着这一问题的逐步解决,必将为科学技术乃至理论研究带来一次真正的革命,给目前进步缓慢的物理学带来一次新的飞跃,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所建立的物理学定律。

近来,随着这项科研工作在国外的进一步开展,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测试工作,也涌现了不少各树一帜的理论假说。由于特异功能为现代科学理论所无法解释,所以这些测试除了证明特异功能确实存在以外,其他收获不大,所发表的理论也大都不很完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本人科学知识水平很低,不足以向科学家们的实验方法、技术手段进言,也无法评价各派理论的好坏,但我想在目前技术手段跟不上的情况下,向各位研究者们请教一下,同时也向各位研究者们贡献一点我自己个人的感觉和感受,特别是谈一谈在发功的那一瞬间我自己的亲身体验,也许是有益无损的,在一些特别设计的实验中,也许我的感受能给科学工作者们提供一点启示。这就是本文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二、从头说起

我自己的特异功能是生来就有的,但却并非生来就知道那是特异功能。就像人生来就能看见周围的事物一样,而色盲的人也总以为他看到的世界是和大家一样的,只是经过医生检查才能发现那些不同的地方。我也同样。我是1958年出生的,从小生活在养父家。小时候每逢家里丢了什么东西,总是我先发现和找到,或说出那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久而久之,家里总以为我太淘气乱藏家里的东西。小孩子都很馋,我更特别爱吃零食,大人买了糖一类的东西总是藏起来,慢慢拿给孩子吃,可是总瞒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常因此而挨骂。更因为有些食物我很想吃,往往想着箱子里的东西就拿到了手上,时间长了被大人发观了,总要说我是偷吃了东西。当我明白偷意味着什么的时候,看见了喜欢的东西从不敢多想,恐怕“偷”了别人的东西。但我从来不知道这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一直以为大家都是一样的。直至1976年我19岁的时候,才因为一件极其偶然的事情发觉了我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功能。

当时,我在辽宁XX单位当工人,有一次我从收发室为同班的一位同志带回一封从某部队寄来的信,路上我无意中发觉信是从她男朋友那里寄来的,尽管我并没有打开信封,可我看到了信开头写的“亲爱的”以及信中写的几句亲热甜话。因为平时我们相互都很熟,打逗惯了,而我以前又不知道她有男朋友,于是回来就同她开起玩笑来,并说出了信中的一些话,当时有很多人在场,这位同志一时磨不开面子,有些急眼了,硬说我是偷看了她的私人信件,犯了法,于是闹到了保卫科。当然,我始终坚持说并没有拆开信? 但的确看了,愿意赔礼道歉,并且写了检查,但领导说我态度不老实,最后争执不下,非让我当场试验不拆信封看信的经过,结果使大家都惊呆子,我自己当时也很吃惊,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别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不过事过之后,此事也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只是作为我的伙伴们打赌、开玩笑的一个话题罢了。直到1970年唐雨同学以及继全国各地很多能用耳朵认字的事件轰动以后,本溪市科协才开始注意到我。从1980年起曾多次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我的功能进行了公开测试,先后认证我具有用鼻认字的功能。无论是写在纸条上揉成纸团,还是把纸条放在各种各样的盒子里、信封里,我都能百分之一百地辨认出来,此事可见《本溪日报》1980年6月15日第六期;《本溪科技报》1980年6月15日第七期;如能用鼻子认出锁着的办公桌柜内的物体,能用嘴嚼认字,见《本溪科技报》1980年7月15日第八期;能用手摸认字,认照片等特异功能。后来在沈阳市辽宁中医学院1981年的一次测试中,北京中医研究院的鲁之俊及北京第二医学院陈应谦院长让我用意念转移物体成功,从而认证我具有用意念转运物体的特异功能。在那里我还为他们做过验证人体经络的客观存在的实验,从而证实了我具有透视人体经络的功能(见辽宁中医学院王品山、马艳荣、赵阳、朱凤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万耀光、张鸿天的报告《特异功能人——张宝胜》)。自从我来到北京以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学院和某研究所做过数百次测试,有些测试结果连同相应的照片登在《人体特异功能研究》杂志上发表。

目前,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正在步步深入,各专业的科学家们使用一切能想到的仪器,设计各种各样的试验来对特异功能现象进行测试与研究,并从理论上从各个方面对特异功能发生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与剖析。我本人科学文化水平很低,虽不大懂这其中深奥的理论,但也想为早日揭开人体特异功能之谜而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为此,我想在以下的篇幅中,详细地谈一点我在各种测试时自己所感觉到的、体会到的一些纯属个人的反应与感觉,也许能为这一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三、几个试验与我的体会

(一)鼻子的功能

对于一般人来说,鼻子的功能只是能闻味,功能强的人嗅觉灵敏,有些动物如狗能分辨不同的气味,仅此而已。而我的鼻子却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某种视觉功能。

当然,并非随时我都能做到这一点。我必须使自己进入某种状态,有些学者称之为激发态,有些称之为发功,我不清楚如何定义命名,只知道要想做到这一点,我必须集中精力想,用意念使自己进入状态,这时我慢慢觉得全身有些发热,等到头部也有了发热的感觉后,我就完全进入这种状态,就可以用鼻子闻字了。

当别人把字写在一个小纸条上并揉成一团交给我以后,我用鼻子闻一下,立刻觉得呼的一下,眼前有些发黑,看东西不太清楚,这种感觉转眼就过去了,然后眼前发亮,那个小纸团就在眼前,无论我看什么地方它都在那里,这时我就想着应该把它展开才能看见,于是纸团就展平了,上面写的字和字的颜色就同样都清清楚楚地看见了。

从闻到看清上面的字所需时间随纸团的大小和折叠层次多少而异,纸团越大,叠的层次越多,看起来越费力。例如,有一次作测试,3X8cm的纸条团我用了80 秒,15X15cm的纸叠的方块我用了整整两分钟,因为第一次展开时我只看见了一张白纸没有字,我想也许还有一层没展开,于是我决定再试着展一次,于是我看见了写在上面的字。

当我透视其他物体以人体为主时也有这样一种感觉,只是所需时间较长一些而已。例如对于人体,我也需要分层透视,先看到他的身体,然后再想看到他的内脏。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工作,则需要科学家们的一些指导,因为我自己并不懂得哪些是所需要指出的内容。例如1981年我在辽宁中医学院透视人体经络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看到了因人而异的、色泽不同的、形如高梁米粒大小的介子循经传导,并为仪器所证实,即证实了人体经络的存在,也证实了我对人体经络的透视功能。(见辽宁特异功能观察小组的报告《特异功能人——张宝胜》)

(二)关于物体的转移

一般来说,转移物体意味着对该物体施加某种形式的力而使该物体受力致动,而我所具有的功能是使用一种意念力使物体移动。这种移动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以下两个特点:

1.物体的移动过程看不见

2.这种移动往往不受三维空间中一些障碍的限制。

如我在北京师范学院作的实验,曾将一个鸡蛋在手中一搓即被转移到至几米远的一个桌子的抽屉里,而该抽屉是锁着的,按常理是没有可能不打开抽屉就能放入一个鸡蛋;桌子与我坐的地方相距几米远,鸡蛋从我的手里到桌子抽屉里这段过程别人都没看见。(见《人体特异功能研究》1983年第1期;)再如1988年9月我在呼和浩特市将一瓶未开封的维生素B1的药片从瓶中取出36片,这样的试验我做过很多次。

在转移时,我个人的感觉似乎与透视不太一样。

当然我事先也要进入某种状态,这道和透视是一样的。然后,当我用手握住那件物体的时候,我需要先使该物体出现在眼前或者也可以说是出现在脑子里,然后,用意念想着使它转走,定向、定点转移是困难的和费力的,而随便使其移动一下是容易的,如顺手一丢,该物体就可被转到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落里。总有人试图问我在转移物体的那一瞬间的感觉怎么样,我也多次试图“感觉”一下,但却不成事。因为那几乎是一瞬间完成的事,在那一瞬间我只觉得头脑呼地一下就过去了,除此之外很难再说出什么更多的感觉来。

我再讲一点,物体在转移过程中,别人无法看到,而我自己却感觉到这个物体一直在我脑中闪动,当它按照我的意识转移到某一处时,或者一下随意转移到达某一处时,我就突然感觉到了它要到的地点,但有时一个随意转移的结果却使我想很久才能找到。此外,物体在我一丢开时转移的方向,大都在所去的地方向两侧,很少在同一方向上。当然,大多是落在一些人难以看见的角落里。

这就是我对我自己与对特异功能所能讲的一点浅显的感觉,但愿它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有益。

 

他喜欢作文。从上学的第—天起,就经常写日记、周记。老师感到奇怪,没学几个字,他咋会写日记、写周记呢? 老师以为是家长教他的,可后来一问,家长根本就没有教过他一个字。 后来,老师又以为是他的两个姐姐教他的,可两个姐姐都说根本就不知弟弟在写啥文章。 语文老师将张宝胜的超常写作能力向教导主任报告,教导主任又向校长报告,他们都半信半疑,于是,他们商定做一次临场考查,以证虚实。他们把张宝胜叫到办公室,请他围绕月亮写一篇文章。 宝胜对着白纸思忖片刻,挥笔写了《秋月》一文:

正是秋荷满塘时节,我跟妈妈回到姥姥家——荷莲村。白天,人们都下地秋收,晚上才有空唠客。俺们坐在荷塘边,望着水中的月亮,真美!月光,一泻千里。没有村界,没有国界,把全部的光献给世界,它是人间最无私的天使……

老师看看表,不够五分钟,宝胜交卷了。在场的人都惊异了。 他们谁都难以相信:一个全校淘气得冒尖的一年级学生,一个从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竞能在几分钟时间内挥笔而就,写出这样有思想深度、有想象能力的好文章。 校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对张宝胜说:“宝胜同学,你这篇月亮的文章写得很好,能不能再写一篇呀!” 张宝胜毫不客气? 摆摆手说“不写了!” “为啥?”校长疑惑地说。 张宝胜站了起来,郑重有声地说:“淹写—篇就证明了俺的水平。何必写第二篇、第三篇?” 小小年纪,说话如此在理,大家一听怔住了。为了再一次证实宝胜的写作能力,为了给校长有一个台阶下,语文老师劝解着说“宝胜同学,俺们请你再写—篇,就再写一篇吧。” 宝胜见是自己语文老师亲自出马劝说,就忽闪一下眼睛“写啥?” “写一篇关于太阳的文章。”语文老师说。 “那就写您了。不过,这第二篇就不用动笔了。”宝胜笑嘻嘻地叙述着,“刚才写月亮,是写俺自己。俺的光是您的光反射出来的呀!您才更无私,把光明和温暖洒向人间,照耀着世间万物成长!”

大家更是惊诧不已。这小小年纪的孩子,哪知这么多的天文地理知识!更何况这出口成章的表述,何等贴切! 奇迹,真是奇迹! 宝胜即兴赋佳文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校,老师们都交口称赞奇才,奇才,尽心培养,将来肯定是一个大文豪、大作家! 由于他的作文写得好,后来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县里的比赛。比赛结果“算术”丢了三分,未能夺魁,但语文和算术的总分夺得了第三名,为此,他被批准跳级——从一年级升到三年级就读。

 

读者也许会问,在张宝胜的身上表现着很多种特异功能,为什么只谈了透视功能和移物功能呢?  因为,正如西方一些科学家指出的一样:“我们认识到的科学上的异常现象,在其站得脚的地方,可能成为科学理论发展的工具和推动力。”据有关科研人员分析张宝胜的特异功能再多,其实质只能是一个,抓住了实质,其它现象就容易解释了。并据此选择了透视功能和移物功能的研究为突破口,所以张宝胜的文章只谈了这两项功能的体会。

同时,据张宝胜说“我写文章、写信和表演特异功能一样,都要进入那种发功的状态才能成功。”所以,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一旦用心写起情信和文章来,那也是文理通顺,情感动人。从他以上的那篇自我研究文章和他在小学一年级时就能写出比喻恰当、文理通顺的以“月亮”和“太阳”为命题的文章。

(详见第六回:不学先知,随手写出好文章)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麻省理工学生的天才发明-第六感装置

原文

中科院建一批大科学装置 包括核聚变研究装置

原文

2011-2-06 11:20 来源:扬子晚报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13年来,高质量地建成一批大科学装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相关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国际地位和战略高技术的研发能力。

据介绍,中科院正在运行的大科学装置达到11个,约占全国的80%。包括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都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中科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中科院大科学装置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的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高精度加工、精密测量、自动控制、磁铁、超导、电源、高频、微波、超高真空等,直接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据了解,中科院目前还有多个在建大科学装置,包括子午工程、强磁场实验装置、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航空遥感系统、武汉生物安全实验室、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

生命信息电磁场

原文

康健 研究员 (2004年度中国杰出管理科学研究者)

(注:本文是为“生命信息遗传学”论文所作的导引,文中提出的观点均属探索性,望读者雅俗共赏)

自1948年Shannon提出《信息论》和Wiener提出《控制论》以来,有关信息理论的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控制论对信息的解释是这样的:从狭义上来讲,信息就是系统关于外部或内部情况的消息。从广义上来讲,信息就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的状态。但这种解释仍然不能满足人类对信息概念理解的渴求。信息到底是什么?客观世界如何构成?Wiener又解释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在当今时代,不承认这一点的唯物主义再也生存不下去了。”但信息到底是什么?特别是生命信息在运动时所表现出特殊运行的规律。目前的社会中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解答。

实际上,信息是生物体之间对物质形态变化的一种约定,是一种必须通过物质运动才能表现出的抽象概念。我们通过信息运动时所表现出的规律性就可以找出它与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我们已经知道,信息不是物质的,但信息的传递却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迄今为止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切带电的基本粒子或具有磁矩的基本粒子都会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光子来进行的。基本粒子之间主要有四种相互作用存在,万有引力、即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其中电磁力为长程力。这种力与强力和弱力相比,它的作用范围是无限大的。从已知生命科学研究的成果可知,无论是特异功能活动还是细胞间信息的传递都有生物交流光的出现,而从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光子只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因此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原理来解释特异功能则是我们目前唯-的途迳。现在已知的人体内外的相互作用,气功、特异功能态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电弱相互作用。电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空间具有单面性(如妙别乌斯带的整体拓扑连通性),不再有上下左右的区别,时空可压缩在一个单面上,电磁场完全按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基本粒子所固有的“螺旋性”相联系。生命起源中的对称破缺之迷是否与此有关?人体生命物质是对称破缺的,不遵守宇称守恒定律,DNA是双股螺旋结构,具有螺旋性。在核子吸收中微子时也会引起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许多气功、特异功能者能吸收和发放外气,物质能量,主要是电弱相互作用现象。以螺旋式进来,螺旋式出去,如璇密功,复原术,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等[113]。我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科学家们对气功和人体特异功能现象的观察不可谓不细致,理论的研究不可谓不深入。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气功和特异功能活动中引人关注的不仅仅是通过电弱相互作用使物质、能量以多种方式的自由传输,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信息的传递,离开了生命信息的传递,气功和特异功能也就不可能成为使世人牵魂挂肚的还没有被列为世界之谜的世界之谜。这就是说,在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研究中,研究者所认识物质、能量的传输仅仅是表象,只有认识了生命信息的传递才能说发现了问题的本质。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体科学研究在过去的20年中徘徊不前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在自然界的普通物质中(包括电磁场),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之间是不会传递什么信息的。但对生命体而言则解释不通。从原理上看,人的眼睛和穴位发射出的电磁波与普通电磁波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电台发射出的电磁波并不包含什么信息,说这句话似乎觉得可笑,可事实上电台发射出的电磁波信息是人类之间的一种约定,无论是语言、图象,还是密码,如果没有这个约定,这个电磁波则是一种谁也无法理解的射线而已。而对特异功能者而言,他们所发出的射线则是由一种含有生命体的、并接受大脑控制的微粒组成的,它们不但具有动能而且具有智能,这些微粒能够很好地按照大脑的意志去释放自己的动能,并能在返回大脑时携带大量的被致动物体内部的信息(包括颜色图象等),在大脑进行各种分散、组合、拼接等高级特异功能的活动。这种微粒在1996年的《中国人体科学》杂志上我把它称为“智能光子”。近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初步地证实了我的这个猜测。动物的一个细胞可以复制这个动物的全身,而这个细胞所要包含的是这个被复制动物的全部信息,其数量之大令人惊异,而这些信息又是分散储存在组成这个细胞有限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中子中间,按可比数量计算,每个分子、原子、电子中所包含的信息也相当可观(其信息量当数以百万计、亿计),这与非生命体(如矿物质)中的原子、分子、电子等基本微粒的本质大不相同,显然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因素。1997年意大利米兰圣拉裴尔研究所的免疫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人体细胞间能相互传递信息,这种信息由称为硫醇的化学物质形成,通过这种信息,细胞相互通告自己在干什么[114]。而1994年北京医科大学生物物理系的吴本介教授在所做的暗箱中不同容器内白血球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试验时,发现在向中间的石英杯中加入刺激剂时,由化学发光可引起另一个未遮光杯中的白血球细胞产生“呼吸爆发”现象,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化学发光所产生的强度仅相当于十公里外的-支烛光。而按常理推测,上述装有白细胞的石英杯既使放在比上述化学发光强得多的条件下(例如白天挡窗帘的条件下),必定不会产生“呼吸爆发”现象。很显然中间的这个进行呼吸爆发的细胞将自己在干什么的讯息传给了另-个未遮光的杯中的白血球细胞[115]。以及麦道格(W·Mc·Dougall)在连续32代小白鼠身上,在以电击教会它们从暗道跑出箱子的本领时,令人奇怪的发现,在对照组(未经训练的小白鼠的后代)中也发现的学习速率变快的现象。都说明: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的微小物质之间,可以通过某种介质来传递信息。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设想由生命体所产生的生物电磁场(电磁波)中,也含有某种类似硫醇的化学物质或光子,使构成生物电磁场微小的基本物质间也能够传递信息呢?如果这个想法成立,那么我们对气功和特异功能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种种神秘现象不就可以进行合理的解释了吗?有一个试验从侧面可以证明这一点。德国有一个叫沙摩尔·哈纳曼的医生,他将一滴颠茄毒汁滴进一瓶水中,经过反复稀释摇晃几小时后,瓶中一个这种颠茄毒汁的分子也没有了,但这瓶水仍有这种颠茄毒汁治疗高烧抽搐的疗效。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对这个现象的研究有点眉目。他们认为“药物的治疗信息在摇晃过程中传递并储存在水中,又通过水传递给病人,这么看来,也许水有一定智力,它能学习、传授和记忆信息”[116]。这种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在其它物质中还不曾出现。我们知道,水是由一种普通的分子H2O组成,是生命之源。但是其它简单的化学物质几乎都不具备水的复杂性。水有四态,即:气态、液态、固态、玻璃态,但生命之水变态不变质。加拿大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化学物理学家丹尼斯·克卢格说:“水是所有生物学的基础。蛋白质和药品的所有特性都和水有关。这是一个全新的天体生物学领域,即研究水在其他生命形式中的作用。我确信水将在这些研究中发挥作用。如果你不了解水,你也不会了解生物学。”研究表明,从生物分子水平来讲,水占了约2/3,其它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盐。人体是水床的,即各种器官都存在于体液中。中医讲人体有三百六十五个溪谷,十二条水渠道,穴位是水库,荣器、卫气等也都是水,人体有个巨大的水系统。科学家早已发现水的特点是它不完全遵守有些物理规律。因此,沙摩尔·哈纳曼医生的发现对解释生命运动的奥秘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时我们就必然会得出,既然孕育生命的水分子(即所包含的氢、氧原子,电子等)能够存储并学习记忆信息,那么主要由水分子组成的人体细胞中的电子也必然含有某种信息,而由这些含有生命信息的电子即——生命电子的定向流动产生的电场――即生物电磁场显然与由普通发电机原理产生的电磁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即-个含有生命信息,而另-个不含有生命信息的结论。这个结论对人体科学的研究来说非常的重要。因为许多实验证明特异功能者或气功师都能够突破空间障碍传递信息,有的甚至具有遥感――即远距离传递信息的能力。而在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中唯有电磁力是长程力,它具有作用范围无限大的特点,因此只有电磁力或者说只需要很小-点的电磁力才能够将人体的生命信息在广大的空间传播出去,产生目前人类所不了解的神奇效果。这就是我认为生命信息电磁场可能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个想法用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是解释不通的,因为现代物理学被囚禁于非生命的世界中,似乎生命科学与物理科学绝缘。但事实上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显的表现之一是科学家们利用物理学和化学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已经发现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功能,并可以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上说明这些功能,而且现代科学也已经证明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从化学元素的层次上看是统一的[117]。生活物质的产物,甚至生活物质的本身也是由构成无机界同样的元素所组成的。“物理因子”有若干“生物效应”,“生物因子”也有若干“物理效应”。“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包括“超重、失重”、“高低气压”、“机械振动”、“声”、“高温、低温”、“直流和低频电流”、“电离辐射”等等诸方面。“生物因子”的“物理效应”寻常如一举手、一投足、一发声,“简单”如人体热辐射,难解如“特异复原”、“突破空间障碍”也几乎是无处不在。仅由这些最简单的考虑就可以直接看到“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也不可能绝缘。世界著名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也明确提出:“遗传物质似乎是基本粒子连接起来的非周期性结晶;它好象电码中的‘·’和‘-’那样,表示着生命的密码;生命的密码被复制,并像拷贝一样准确无误地传给子孙后代;物理学和化学的规律同样可以应用于细胞和基因的研究。”然而,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并没有对薛定谔这一具有高瞻远瞩的设想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仍沉湎于近一百年来传统物理学所创造的辉煌之中。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当今世界的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了,实在是荒唐至极。事实是,我们不仅没有认识宇宙,更没有认识我们人类自己。2000年7月,美国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戴维·格罗斯公布了在一次超弦理论会议上由世界上最优秀的物理学家组成的评委们选出10个最匪夷所思的物理学问题,而解答这些问题足够让物理学家们忙上一百年。尽管没有任何悬赏,不过,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解答差不多都能获得诺贝尔奖。我认为,这些难题一旦破解,必将有助于揭开生命运动之迷。他们提出的这十个难题是: [1]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可测量的)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爱因斯坦的表述更为清楚: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我该把普朗克常数——即决定量子大小的参数的数值定在多大?”他是不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抑或这些数字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2]量子引力如何帮助解释宇宙起源?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是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前者利用量子力学来描述亚原子粒子以及它们所服从的作用力,而后者是有关引力的理论。很久以来,物理学家希望合二为一,得到一种“万物至理”——即量子引力论,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实现这种融合的首要侯选理论是超弦理论,或者叫M理论——这是其名称的最新“升级版”,M代表“魔法”(magic)、“神秘”(mystery)或“所有理论之母”(mother of all theories)。 [3]质子的寿命有多长,如何来理解? 以前人们认为质子与中子不同,它永远不会分裂成更小的颗粒。这曾被当成真理。然而在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认识到,他们提出的各种可能成为“大一统理论”——该理论把除引力外的所有作用力汇于一炉——的理论暗示“质子必须是不稳定的。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质子是会分裂的。 [4]自然界是超对称的吗?如果是,超对称性是如何破灭的?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把包括引力在内的所有作用力统一成为单一的理论要求证明两种差异极大的粒子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所谓的超对称现象。第一种是费密子,可以把它们粗略地说成是物质的基本组件,就象质子、电子和中子一样。它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物质。另一种粒子是玻色子,它们是传递作用力的粒子,类似于传递光的光子。在超对称的条件下,每一个费密子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玻色子,反之亦然。但由于物理学家在自然界中还没有观察到超对称粒子,他们还需要解释这种对称性“破灭”的原因。[5]为什么宇宙表现为一个时间维数和三个空间维数?这只是因为还没有想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只是因为除了上下、左右、前后,人们无法想象在更多的方向上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宇宙原本就是这样的。实际上,根据超弦理论,肯定还存在着另外六个维数,每一维都呈卷曲状,十分微小,因而无法察觉。如果这一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三个维数是伸展开来的,留给我们这个相对幽闭恐怖的空间呢? [6]为什么宇宙常数有它自身的数值?它是否为零,是否真正恒定? 直到最近,宇宙学家们仍然认为宇宙是以一个稳定的速度在膨胀。但最近的观察发现,宇宙可能膨胀得越来越快。人们用一个叫做宇宙常数的数字来描述这种轻微的加速。这个常数是否如人们早期所认为的是零,或者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物理学家现在还无法做出解释。 [7]M理论的基本自由度(M理论的低能极限是11维的超引力,它包含5种相容的超弦理论)是多少?这一理论是否真实地描述了自然? 多年来,超弦理论最大的弱点是它有5个不同的版本。到底哪一个——如果有的话——描述了宇宙?反对这一理论的人最近已经接受了被称为M理论的最主要的11维理论框架。但情况却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在M理论前,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被说成是由微小的超弦组成的。M理论给组成亚原子的物质增加了一种叫“膜”(brane)的更为神秘的物质,它就象生理学上的膜一样,但最多有九个维数度。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更基本的物质组成单位,是膜组成了弦还是刚好相反?或者另外存在着一些更基本的物质单位,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罢了?最后,这两种东西中是否有一种确实存在,或者M理论仅仅是一种迷人的大脑游戏? [8]黑洞信息悖论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根据量子理论,信息——无论它描述的是粒子运动的速度还是油墨颗粒组成文件的确切方式——是不会从宇宙中消失的。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约翰·普雷希尔和斯蒂芬·霍金却提出一个固定的假设:如果你把一本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扔进黑洞中去,将会发生什么事?宇宙中是否有其它同样的百科全书是无关紧要的。正如物理学中所定义的,信息并不等同于含义,信息仅仅指二进制的数字,或是一些其它的代码,它被用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或一种方式。所以看起来那些特定的书本里的信息将被吞没,并永远地消失。但人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霍金博士和索恩博士相信那些信息确实消失了,而量子力学必须对此做出解释。普雷希尔博士推测信息其实并没有消失;它也许以某种形式显示于黑洞的表面,如同在一个宇宙中的银幕上。 [9]何种物理学能够解释基本粒子的重力与其典型质量之间的巨大差距? 换言之,为什么重力要比其它的作用力(如电磁力)要弱得多?一块磁铁能够吸起一个回形针,即使整个地球的引力在把它往下拉。根据最近的一种说法,重力实际上要大得多。它仅仅是看上去比较弱而已,因为大部分重力陷入了某一个额外的维数度之中。如果我们可以用高能粒子加速器俘获全部的重力,也许就可能制造出黑洞。但这些黑洞很可能刚一形成就消失了。 [10]我们能否定量地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和胶子约束以及质量差距的存在?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核子力的理论。这种力由胶子携带,它把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这样的粒子。根据量子色动力学理论,这些微小的亚粒子永远受到约束。你无法把一个夸克或胶子从质子中分离出来,因为距离越远,这种强作用力就越大,从而迅速地把它们拉回原位。但物理学家还没有最终证明夸克和胶子永远不能逃脱约束。他们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能感受强作用的粒子必须至少有一丁点儿的质量,为什么它们的质量不能为零。一些人希望M理论能提供答案,这一理论也许还能进一步地阐明重力的本质[118]。由于人类目前对基本粒子的结构还不很清楚。科学家不得不提出一些新的思维来解释这些问题,美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D·玻姆提出的隐秩序(Implicate order)是这些理论中的典型的代表。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比基本粒子还小1019倍,大小仅为10-34厘米(一千亿亿分之一)的渺观世界,希克斯场(Higgs)和细到只有一维,长度也只有亿亿分之一厘米的超弦(String)才有可能回答更深层次物质运动规律的奥秘,超弦理论本身的正确性还有待于证实。而目前现代物理学连自然界许多普通的生命现象至今并未回到“物理解释”,它们“简单”如蝴蝶翅上美丽的花纹,“复杂”到人类思维,“基本”到生命体系的存在本身。考虑到以上所述重要的客观事实以及目前人类的手段尚不能测量10-16cm以下的粒子,而何时能测量10-34cm的尺度现尚无任何可信预计的现状,因此可以说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还远未结束。由此造成了当今大批的科学家对人体科学研究中发现的奇异现象无法解释的严酷现实。说句不客气的话即是我们所学的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风、马、牛不相及、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我们必须回到1+1=2这个原始的起点来学习与认识人体科学和生命信息科学。而现在许多的学者与专家总喜欢用传统的现代科学理论来评论、批判人体科学和生命信息科学的研究,这显然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虽然,生命信息电磁场看来仍然是一个极为抽象的东西难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特别是人类以目前的手段根本就不可能在生命信息电磁场中测到含有生命信息磁偶极子活动的确切证据。特别是对经验主义者来说,他们会以“谈论永远观察不到的东西毫无疑义”的理由而加以坚决的反对。可是,我们不要忘记,仅仅在100年前,人们还把物质的基础建造单元——原子,当作空想嗤之以鼻。但是,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耳兹曼却一生坚持为这种物质的存在辩护。他与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原子的强烈抨击者厄恩斯特·马赫的斗争作为科学史上悲壮的一页而永远的记载下来。马赫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派别,认为只有在经验上得到证实的说法才有科学意义。因此,根据马赫的观点,由于没有人见过原子,我们就不应当拿原子当真。但它忽略了一个可能性:技术的进步有朝一日也许能让我们直接看到原子。1906年,处于绝望的玻耳兹曼与马赫及其追随者著名化学家、莱比锡大学弗里德里希·奥斯特瓦尔德的斗争最终以玻耳兹曼在其62岁时,用一节短绳系在窗户的横木上自缢身亡而宣告结束。可是现在,物理学中各门课程都要讲述玻耳兹曼和他的研究成果,而他的反对者几乎都已被人遗忘,玻耳兹曼用生命维护的原子理论已经成为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被广泛的承认与运用。玻耳兹曼与科学正统斗争的故事表明让教条渗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会有多么大的危险。

其实,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生命信息电磁场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2000年上海译报报道,美国费城一名女子每当走进镜子前面,玻璃便会粉碎。漂亮的金发女郎班纳维尔每次走近任何反射镜前30秒钟至40秒钟,镜面就会出现细小的裂痕。如果她仍不离开,裂痕便会扩大,5分钟内,玻璃便会碎裂,碎片并向四面八方飞去。对班纳维尔进行研究的克拉维亚医生说:“我们实在无从解释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克拉维亚医生表示,经测量仪器显示,班纳维尔被一股强烈的电力场包围着。28岁的无线电发报员班纳维尔表示,镜子粉碎的怪事是在一年前发生的,第一次是在她游览开罗近郊的古埃及三大金字塔回国后的翌日发生的。她说:“当时我在浴室的镜子前吹干头发,看见镜子的四角全部爆裂,我继续站在镜子前不动,此时裂痕越来越大,并逐渐接近镜子的中心,最后镜子粉碎了。其后在她任职的送货公司休息室外,亦出现同样的情况。”克拉维亚医生曾研究意志力对无生命物体的影响,他说:“我们多年前已知道金字塔拥有电磁力,但目前仍未有证据可以证明班纳维尔使镜子爆裂与到过埃及有关。[119]”我们姑且不去关心克拉维亚医生的研究是否有结果,这个事实已经清楚地将人类的意志力产生并控制的生命信息电磁场与普通电磁场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揭开科学的新篇章并将有助于揭示生命运动之谜。

由于生命信息电磁场与非生命信息电磁场最大的不同在于生命信息电磁场含有生命信息,而在自然界有生命就有死亡,因此生命信息电磁场也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死亡,但是这种死亡与普通的生命消失是不同的。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谈到生命死亡后“或者还留下某种生命的本原,即某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动的有机体都活得更久。”这种或多或少地和灵魂相同的生命本原是什么?我们现在还不很清楚。美国科学家用灵敏的光束天平测得灵魂的重量约为10.6~42.5克重,可见它是物质的,不是虚的。我推测这种物质就是在人体中产生反物质的渺观物质,或者是我们所称之为宇宙中的暗物质。18世纪末,Galvani用铜制的钩子钩住了-条新剥制的蛙的下肢,然后又将铜钩子挂到铁栏杆上,这时他发现每当蛙的肢体和铁栏杆接触时,蛙肢肌肉就发生收缩,于是他认为他发现了“动物电流”。他的发现现代医学界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予以证实。但从生命信息电磁场的观点来看,他的发现又有了新的含义,即:动物的生命已经结束,但动物电流却依然存在,有电流就有电场,有动物电场生命信息电磁场就存在,科学家已经证实,人死时围绕在人体周围的光场消失。但人的意识场、思维场(所谓灵魂)既——人的生命信息电磁场在人死后仍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约37~168小时)然后消失。而有生命信息电磁场,这个名义上已经死亡的动物就仍可以向外界传播生命信息。但可以肯定这是-个包含有死亡内容及过程的信息。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解释发生在挛生子之间死亡信息的空间传递、人体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以及中国人为什么惧怕死人和离奇的鬼故事传闻的根本原因。这也同时说明当-个人睡在海边温暖的沙滩上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睡在新埋死人的坟堆旁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梦境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有趣的是要阻止与这种恐惧的信息交流不能依赖他人,只能依靠自己。只能用自己坚定的意念来建立类似于计算机上用来防病毒的信息防火墙,使这种恐惧的生命信息不能进入自己的大脑。几千年来人们对封建迷信以及现代人对气功产生所谓的信则灵、不信则不灵的说法,我认为体现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在-般情况下这个死亡动物的生命信息电磁场以及生命信息是不可能长期保存的,因为随着尸体的腐烂和动物电流的消失,特别是当尸体被火化,动物的肌体变为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非生命的物质时,生命信息电磁场也就彻底地消失了。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国外那些声称运用灵感协助警方查找那些被掩藏的失踪者尸体的“特异功能者”是绝不可能找到已被火化的失踪者骨灰盒的。因此提倡殡葬改革,推行火化,这对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净化环境及破除封建迷信是有现实意义的。

生命信息电磁场与非生命信息电磁场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影响的,北京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扬青、赵南明在试验中发现,低频低压、交变电场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殖。成骨细胞受交变电场作用以后,运用MTT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电场作用后的细胞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数目增多,S期细胞百分比增高,运用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细胞膜流动性以及胞内游离Ga2+浓度({Ga2+)的变化,初步认为电场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影响[120]。但并不是所有频率、电压的交变电场都对人体有利,当频率、电压特别是电磁感应强度超过一定数值时,便会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它会使人体的脑电图、脑磁图发生变化,神经系统受到损坏,使生命信息传输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免疫系统。因为在今天的免疫学家看来,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是由于机体具有识别某类特别细胞的机能。换句话说,免疫机能实质上是免疫细胞能否通过抗原正确地和其他细胞进行通讯的问题。这样,免疫学中的-些主要问题就变成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了。“在细胞培养过程的实验中,把细胞暴露于电磁场中,结果发现:电磁场影响了化学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流动.干扰了基因物质的合成,改变激素等化学物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可能会间接刺激癌生长的生物化学过程和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而当人体的组织不断地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后,将引起体内细胞和体液中排列无序的极性分子在电磁波的作用下产生高频振荡运动。当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0毫瓦/每平方厘米以上时,将会破坏人体经络组织中正常生命信息传输的生理机能,促使癌症的发生。专家还指出:一毫高斯的电磁波强度将让体内对抗血癌细胞的抗体无法进行抗癌作用;十二毫高斯则会让掌控生产T细胞的胸腺细胞死亡,同时让抗乳癌药物泰末提芬(约有三分之二乳癌病患者长期使用此药)无法发挥药效,且使得体内退黑激素荷尔蒙无法抑制乳癌细胞;三百毫高斯则会干扰荷尔蒙的分泌周期。以上事实足以说明,生命信息电磁场在与外加强电磁场相干作用的影响下会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1992年瑞典率先成为世界上正式承认强度在0.2微特斯拉以上的低频电场,对人体有害的国家,并初步确定了电磁场强度与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定量关系。1995年意大利全国医学最高委员会最新的一项调查报告中得出的结论与瑞典相同。即磁感应强度超过0.2微特斯拉的电磁场容易诱发癌症,尤其会使儿童白血病患者增多.瑞典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生活在输电线下有危险的国家.瑞典科学家对43万多人长期居住在高压电线附近的儿童与居民进行了调查,证实了生活在高压电缆附近的儿童与居民有较高的癌症发病率[121]。”中国的专业人员在实施大规模地灭鼠时也意外地发现,在高压线下绝对没有老鼠“安营扎寨”。同时牧畜通过高压线下,仿佛有-只神奇的手在运筹帷幄,往往不用扬鞭便会自奋蹄,[122]。而使用手机可使人患脑瘤的结论则早已被手机使用者接受,否则小小的手机防磁片、防磁帽价格达数百元却仍有销路就难以解释了。特别是人们在强磁场的环境下(比如看电视、打字等),电磁辐射可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引起头晕、头痛、心跳、恶心、失眠、耳鸣、健忘、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症状;电磁波还能使人体热调节系统失灵,导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2000年元月4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正式地向听众发布建议8种人不宜使用手机的通告。因此到海边去、到森林去、到没有电磁污染的地方去疗养,是治疗这种城市所特有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丝毫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了。

世上本没有神仙玉帝,更没有什么宇宙幽灵,所谓的人间鬼神不过是人类在自己吓自己。不是死人整活人,就是活人整自己。封建迷信的本质我想不过就这点东西而已。

对动物体内电中性传统观念的质疑

原文

康健 研究员 (2004年度中国杰出管理科学研究者)

本文于2001年12月,在中国科技会堂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颁奖交流大会”上被授予三等奖。并在2002年1月19日在德国柏林由美国卫生部及德国爱丽斯医学院共同主持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医学新技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会后被编入《国际医学新技术优秀论文经典》一书中,由国际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自然科学及物理学本身,现在都认为地球是电中性星体。从原子的层次来说,原子核起到调控核心的作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性能及电子数、电子壳层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特点。即电力远比引力强的多,由于电子的移动,很容易使电荷达到中和,所以物质在整体上是极为严格地呈电中性的,正负电荷完全混在一起了,谁都不比谁多。现代原子模型的建立,似乎更加坚定了人们的电中性信念:由原子、分子组成的物质,大到地球是电中性的;花、草、树木、动物及人,也无一不为电中性。这就是人们传统的电中性观念。有关静电的理论和学说,也以电中性观念为基础,没有脱离这个范畴。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目前人类居住的地球不是电中性星体,而是负电星体。电中性观念是人们的一种错觉。现代科学对土壤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不但定性说明土壤胶体颗粒表面带负电荷,而且能够测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土壤表面负电荷越多,阳离子交换容量也越大。我国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大致为5~300mmol/100g土,用化学计算方法很容易算出土壤所带的电子个数及其电量。以5mmol/100g土为例:

6.022×1023个/mol×5mmol/100g土

=6.022×1023个/mol×0.005mol/100g土

=3×1021个/100g土

电子的电量为1.6×10-19库仑,所带电量为:

6×10-19库仑/个×3×1021个/100g土

=480库仑/100g土

如果阳离子交换容量为300mmol/100g土,那么所带电量为2880库仑/100g土。

土壤学还指出,土壤胶粒表面所带的这些负荷电荷,是净负电荷,即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负电荷。这一点也被国内外的土壤学专家所证实,并且指出:土壤的净负电荷应该与用阳离子交换容量计算出的电量相等。胶体颗粒既带有正电荷,也带有负电荷,然而许多土壤带的负电荷数量要大得多,除了少数土壤,在强酸的条件下可能出现正电荷外,一般土壤是带负电荷的,因此,土壤所表现出带净负电荷的特性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一项科研成果表明,不能把大地电位当成绝对零电位,地层中的电位是相对的,不同的地质构造(如粘土、岩石及含水量多少)具有不同的电位。大地不是电中性的,而是带有不同程度的附加电荷。许多地表物体带静电,在这些物体上,“附着或堆积着很难移动集团电荷”(静电的定义)。这些事实说明,地球上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在这种正负电荷比例失调的情况下,富余的这部分电子将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存在状态。近一二十年来,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也存在负电,研究血液的电泳现象,证明红血球在悬浮液中充满了负电荷。对人体磁信息效应进行测试研究,发现人体内的高分子有机物简直‘装满了电子’。从静电学角度,测得人体静电的瞬态电位,一般为30~35KV,偶而测得60KV。如果把气功的‘气’同富余电子联系起来也不无道理。这样可以从富余电子角度去探讨气功之谜。赋予“气”以电性,实际上气功实验研究已经证明,气功外气能使血液红细胞表面电荷密度增加,电泳率加快。可见外气具有电性。“气”在本质上有可能是富余电子——一种特殊运动形式的富余电子。富余电子在人体内的功能,表现为疏通经络,流变性能和催化性能三个方面。富余电子密度降低会导致疾病,例如人脑中富余电子减少则引起头昏。人体内富余电子完全消失,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在土壤中,80%以上的负电荷由直径小于2μm的胶体粘粒所提供,近20%是腐殖质的贡献。对于一些原子半径小,而核外电子又少、屏蔽作用小的原子,富余电子也将优先获得这种原子核的吸引。下列原子属于这种类型:

原子序数 1          5           6          7          8           9

元素名称 氢         硼         碳         氮        氧         氟

元素符号 H         B         C         N         O         F

原子半径 0.37     0.88      0.77     0.70     0.66     0.64

显而易见,构成有机物和人体的元素H、C、N、O就在其中。这就能够说明,为什么静电总是附着或堆积在人体、氢气以及有机化工原料或产品上。富余电子还有可能是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真正的催化剂。科学家在研究富余电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中发现,富余电子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例如,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愈大,愈肥沃,作物长势愈好,产量愈高。富余电子参与化学反应,在反应物中搭起了“富余电子阶梯”起到分隔能垒的作用,以此加速反应进程。由此可见,富余电子密度是人和动、植物功能态的特征参量,它是生命的源泉。如果地球是电中性星体,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研究负电假说将揭示出地球上又一重要自然资源——“多余”的负电。人类将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开发和利用这些负电,使动植物更好地生长,人类也更加健康、长寿[1]。现代医学研究已经发现,静电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人的身体是一个传导体,所以,它常有机会吸收静电。尤其是在气候干燥的地方,人体所积存的静电,可高达几百到几千伏特。可是当静电积存过多又没有地方可“放电”时,静电就会在人体内作怪,影响人体内分泌的平衡,从而干扰人的情绪,造成人体失眠、烦恼。一些医学专家甚至认为,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人们应该与大地母亲常有肌肤之亲。最好能够每天赤足,在草地或沙滩上,行走半小时,或慢跑、快跑都行,这不仅可以刺激足底穴位,强身健体,强身健体,而且赤足触地,也可把人体积存的无用静电荷导入大地。驱除因体内静电过多而导致的失眠、烦恼等症状。而对于动物来说,富余电子的存在甚至对动物正常的生理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是否曾经纳闷,为什么壁虎能够克服重力在卧室的墙上和天花板上跑来跑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行动敏捷的壁虎脚爪上有200万根微小的绒毛,并且每根绒毛的顶端有数十万个微小的刮板。壁虎行动时,先是把这些绒毛铺到物体表面,然后再把绒毛揭下来,就像撕下胶带一样,但是绒毛的黏性比胶带强。这使壁虎仅用一个脚趾就能毫不费力地悬挂在天花板上。但是这些研究人员说,仅仅是吸力还不能完全解释壁虎为什么有这样强的力量。他们认为,只有当不平衡的生物电荷互相吸引产生分子间的作用力时才有可能导致这种强大的黏合力[2]。壁虎这种奇特的生理特性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好奇。2000年6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福尔等人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这种特殊的黏着力是由壁虎脚底大量的细毛与物体表面分子之间产生的“范德瓦尔斯力”累积而成的。“范德瓦尔斯力”是中性分子彼此距离非常近时,产生的一种微弱的电磁引力。福尔等人对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的大壁虎进行了研究,发现它的每只脚底部长着大约50万根极细的刚毛,而每根刚毛末端又有约400根至1000根更细的分支。这种精细结构使得刚毛与物体表面分子间的距离非常近,从而产生“范德瓦尔斯力”。虽然每根刚毛产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累计起来就很可观。据计算,如果每根刚毛都充分发挥作用,一只大壁虎的4只脚产生的总作用力压强相当于10个大气压[3]。美国的生物学教授凯勒甚至宣称他已经发现了壁虎只用一只爪子就可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原因。凯勒说:他的研究表明,细纤维的黏附力很大,100万根细纤维(断面大小如硬币)所具有的引力可托起20公斤重的小孩。这是由于分子间的这种电磁引力,只有在这些细纤维(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距离物体表面很近时,才起作用。凯勒还指出:我们的计算表明,只有弱力理论才能给细纤维的这种黏附能力以解释。弱力可使分子和微粒相互吸引,分子和微粒距离越近,引力越大[4]。这些研究人员还认为,模仿壁虎脚底的这种结构,有可能研究出粘合力超强的新型胶纸。它具有易于被揭下、不对物体表面造成损伤、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甚至可以研制一种机器人,其手指应具有壁虎爪指的功能,以便执行特殊任务。这个美好的愿望人类能够实现吗?我对此深表怀疑,因为壁虎是有生命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一只活着的壁虎可以用一只脚将自己挂在天花板上,但是一只死壁虎即使在人类的帮助下也不可能用四只脚将身体吸在天花板上,即便是一只已经用四只脚把自己挂在天花板上的壁虎,当被击毙时,也会享受重力给予的恩赐,从天花板上掉下来。由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当壁虎的一只脚能够产生2.5个大气压将自己吸在天花板上,在其离开时也同样需要2.5个大气压的力量才能使这只脚离开,我们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在这样大运动量的锻炼下,壁虎的脚应当长得如小孩的胳膊般粗才为相称,脚底板上的绒毛早被连根扯个精光。可事实恰恰相反。壁虎在天花板上用它那灵巧的四肢奔跑时,我们根本就没有发现壁虎在迅速地抽脚时有吃力的感觉,此时壁虎的脚就象是一只只电磁铁,通电时在脚上产生磁力吸在天花板上,行走时只要断开电源脚便可以轻松地离开,很显然壁虎在天花板上采用了一种我们人类不为所知的行走方式,这种行走必然与大脑的意识有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说,当壁虎丧失了意识时,生命电子在壁虎体内的流动也就没有了方向性,没有了生命电子在壁虎脚部绒毛上的聚集,所谓的“范德瓦尔斯力”也就烟消云散了。人类能够生产出这种具有生命信息意识能力的新型胶纸吗?至少在目前我看不出有这种可能性。在自然界的物质中,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是电中性的;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也是电中性的,这种分子必然与外界或对其它的分子不呈电性,从严格的物理学观念的角度来讲,这两种不呈电性的分子即使靠得再近,也不会产生任何微弱的电磁引力(壁虎脚底的绒毛与墙壁之间的紧密结合能否达到分子级别的水平十分令人怀疑)。根据这一结论,范德瓦尔斯所认为:中性分子彼此距离非常近时,可以产生一种微弱的电磁引力的说法自相矛盾,显然不符合传统物理学所阐明物质变化的规律。物理学中的规律是从实验中得来,又经过实验的检验后才能成为定理或定律。也就是说一切经过实验是每一个物理学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符合实验结果的,我们称为真理,不符合实验结果的就被称为谬误或假说。大量的物理实验表明,若把参与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或粒子叫做一个系统,而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那么不管在系统中发生了什么反应,整个系统电量的代数和始终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根据这条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如果罗伯特·福尔通过实验得知壁虎脚部绒毛的分子与构成墙壁物质的分子彼此距离非常近时,可以产生一种微弱的电磁引力即——范德瓦尔斯力。那么我们就必然可以得出这些分子内部电量的代数和不为零,分子对外不呈电中性状态的结论,这就是说构成墙壁物质和构成壁虎脚部绒毛物质的分子都带有大量的富余电子。这时似乎对电中性世界传统观念质疑的理论占了上风,然而问题并没有到此得到解决,反而更显得复杂,因为如果我们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负电星体,土壤带净负电荷,构成墙壁的物质必然也带净负电荷。同时,人体内带负电,红血球悬浮液中充满了负电荷,动物体内高分子有机物简直“装满了电子”。我们很难想象,这种都带有负电荷的无机物分子和有机物分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除了产生排斥力外,根本就不可能产生什么吸引力即——黏合力。况且,这种中性分子间微弱的“范德瓦尔斯力”用于理论物理解释尚还可以,可由于这种力量实在是太微弱了,以至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都忽视这种作用力的存在,怎么可能惟独在壁虎的脚上就会出现如此强大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电磁引力的奇迹呢?因此,无论是传统物理学的电中性理论还是质疑电中性世界传统观念的理论都不支持所谓的“范德瓦尔斯力”对此现象的解释。然而,不支持并不表明这种物理现象就不存在,因为对唯物主义者来说,物质是第一性的,人类的认识就是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逐步提高的,我们不能做一个“井底之蛙”,说天只有井口大,一言以盖之,因为这并不能否认宇宙是无穷大的事实,同理,虽然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不能解释“范德瓦尔斯力”,这也并不防碍壁虎在天花板上如天马行空般独往独来,令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陷入束手无策尴尬的境地。我们只有面对现实,迎接挑战,用创新的精神去开拓物理学的未来。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普遍关注着占宇宙总质量90%的未知暗物质的探索;目前各国的天文学家及六个物理学家集体正每年耗巨资进行寻找,据96年的报道,仅天文学家就发现了其中的20~40%。据物理学家认为,有些暗物质同我们所看见的万物几乎完全没有相互作用。英国人波姆(D.Bohm)提出隐秩序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存在着一个比基本粒子尺度(10-13厘米)小得多的尺度;10-34厘米,这种渺观物质以超光速的速度不断跳动,通常情况下它们不被感知,它们是万物的基础。基本粒子就是它们自组织的产物……。隐秩序理论的出现给人体科学理论的解决带来了重大的转机。首先它的尺度比基本粒子小的多,可以容纳复杂得多的细微结构系统,可以解决人体特异作用中,实际出现的极为精细复杂的高层次信息表现(原物理学框架中根本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其二是符合美学原理,整个宇宙均立足于同一个物质基础之上;我们感到,隐秩序与人体科学的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超光速的理论也应当给予重视:比拉纽克(O.M.Bilaniuk)等人从1962年开始探讨超光速运动的后果,结论是:凡是以超光速运动的粒子,其所具有的质量都是虚质量。例如,假设粒子以两倍的光速行进,即在洛伦兹方程中V=2C,代入方程则

M’ =     M      =       M       =    M

√1-(2C)2/C2           √1-4C2 /C2           √-3

固有质量M=M'×√―――――――3×√-1;

这就是说,以超光速运动的粒子必定具有虚的固有质量。这样数学上的实数与虚数在物质上都有了各自的对应内容,多完善的协调。他们还声称能使超光速粒子满足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所有方程。他们在论述中说:“这样的粒子表现出奇特的性质,速度越慢,能量越大。这与普通宇宙中的情况恰好相反,也许这正是虚质量的意义所在。具有虚质量的粒子,在遇到阻力时会加速,受到推力时会减速。这种粒子,随着能量不断减少,速度越来越大,当能量减少到零时,速度就趋近于无穷大;反之,随着能量不断增加,速度越来越小,当能量不断增加时,速度就降低到接近光速。”美国的范伯格(Cerald Feinberg)把这个超光速粒子命名为“快子”。这样就存在两种宇宙,一种是我们原已熟悉的宇宙即——慢子宇宙。另一种是——快子宇宙,其中的粒子都以超光速运动着,随着能量的增加,速度可减少到接近光速。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一堵无限狭窄的“光速子墙”,其中的粒子以光速运动。可以认为,光速子墙是由上述两种宇宙共同支撑的。关于‘快子’存在的可能线索,他分析“假如快子的能量足够大,隐而速度足够慢,有足够的能量放射出可以探测到的光子爆丛。科学家们正在寻找这种爆丛……”。这些内容显然可以与波姆的隐秩序理论相互补充;我们为了叙述方便。将超光速运动的10-34cm 的物质叫做‘虚物质’。现有的知识范围内是否给虚物质留下了位置呢?据目前的情况看,是有的。天文学家早就发现,星系的动力学质量比光度质量大得多。如后发座星系团,前者比后者大100倍。有的还更大。而太阳邻近区域质光比却只有2。这说明,暗物质在宇宙中占极大的比重,一般认为它们所占比例大约为90%。实际上,人们早已经发现真空并不空的客观表现,开始了对真空特性的探索。现已确定的有:(1)确认了“真空”物质具有引力质量;(2)发现在一个给定的真空能量区域,不管这区域如何膨胀,它总保持着同一的能量密度;由此推论,它可能是一个永久性的非零能量源;有人已经用试验证实了真空能量源的客观存在,利用这种原理获得了作用力。尽管目前所产生的效应还很低,但这种发现是极为了不起的事;发展前途无可限量。真空中的这些存在物,显然就是我们所努力探求的虚物质或至少是包括着虚物质在内的暗物质的表现。2000年6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一个由中国和意大利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日前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迹象。他们在意大利位于地下1000米的实验室里利用一种透明晶体找到了暗物质存在的根据。这种物质可以穿越大地、穿越墙壁、穿越我们所见到的任何物质。实验的初步结果是,已经探测到这种物质粒子偶然碰撞碘化钠晶体中的原子核时发出的微弱光线,并据此推算这种物质很重,可能是迄今未知的超对称粒子,其质量至少比质子大50倍,这种粒子的存在将非常有力地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此外它还支持了超对称粒子模型——物质有“阴阳两界”,而且两界中的物质一一对应的理论,这就是说,我们已知的世界是由正物质组成的,但是还有与它对应的反物质存在[5]。无独有偶,按照上述的物理框架,老子道德经中关于物质基础的一段话可以得到非常贴切的诠怿: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说宇宙的物质基础产生整个世界,世间最基本的存在是实态和虚态两种;实态和虚态之外还有人体产生的真气作用,其间成为三个方面。这三者产生了世间万物。万物都背负虚态,怀抱实态,这种巧妙的拟人描述说的是,‘背负’的虚态是可感而不可察,‘怀抱’的实态随时可以看见;人体发出的真气可使虚、实二态相互作用,各得其所。我们知道,一个复数A可以用几种形式来表示。用代数形式时,有

A=α+jα

式中α、α都是实数,α称为A的实部,α称为A的虚部,

j=√-1 称为虚单位。这样一来,英国人波姆(D.Bohm)的隐秩序理论中:物质虚的固有质量:

M=M'× √―3×√-1 就可表达为

M=j√3 M'

当我们把小于光速C的物质固有质量表示为M时,则物质的固有质量

A=<U></U>M+j√3M'

如果此时我们将老子所说的:实态——正物质;真气——反物质;虚态——虚物质相互对应,并用电工学理论中所应用的复数和向量表示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对称的向量图(如右图)。

相反方向表示的                    +j       虚物质

是正、反物质,                               虚态

而在综轴上所表                              (神)

示的是虚部(虚

物质),用这种

方法使三种物质                (真气)(实态)

在向量图上都有      反物质(气) (精) 正物质

了各自的位置,

多么完美的组合,多么理想的理论上的统一。而中国中医研究院所认为的:在肌体内部有着物质(精)、能量(气)和信息(神)运动的理论也都可以与此一一对应。而在人体中,虚物质表示精神;由人的精神控制并产生正、反物质,使正、反物质在相互湮灭、转换的过程中达到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可以诀生死,是生命运动的源泉。《内经》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宫危,以此养生则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自然界的物质也是如此,在电机学中,我们将电机在向量图的横轴上产生的电能称为“有功”,而在纵轴上产生的电能称为“无功”,虽然“无功”并不能产生推动机械运转、使电灯发光的能量,但是,如果发电机不发“无功”线路的两端也就没有了电压,发电机发出的“有功”由于没有了“无功”来调节发电机端口的正、负电压差,电能也同样送不出去的道理一样。人体若是没有了虚物质(也就是精神),阴、阳物质就不会发生湮灭或转换以保持平衡,生命的运动也就停止了。这就是古今两种学说含义的不谋而合,这些是否可以看作是相互间的印证呢?此外,易学为什么以阴阳之演化,中医为什么以阴阳之辨证为其各自的基础,这不可能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与医学家在千年不衰的理论基础上与现代物理学理论的一种巧合吧?2000年6月5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王理军博士,在通过向一个充满铯气的观察室发射光脉冲时发现,光脉冲在完全进入观察室之前便已有部分穿过了整个观察室并在实验室中又向前传播了六十英尺。结果,光脉冲在同一时间里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出现了,此时光脉冲的速度是光速的300倍。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光速已达到了极限。这个实验说明,从此以后物理世界将不再按照任何公认的定理运行,在这个正在开始被现代科学了解的物质世界中,亚原子粒子显然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使空间和时间没有区别。同一时间,在意大利另一个由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也已成功得获得高于光速25%的微波束[6],雷蒙德·乔所进行另外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光子——即组成光的粒子,显然可以在被一个看起来是零时间的屏障所隔开的两点之间跃迁。这一过程就是所谓的隧道效应。他们的实验结果充分说明,在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中,的确有另外一种不为人们所知的机制在起作用。我们应当为在目前主要由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构想所形成的物理世界进行反思,因为自然界超对称粒子模型——物质的“阴阳两界”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两界中的物质――对应,而我们已知的世界虽然表面上看来是由正物质组成的,但是肯定还有与它对应的反物质。我们不应当忽视它们的存在。

实际上中国人体科学的研究者早就发现,气功师和功能人通过自己的大脑可以天天操纵着宇宙暗物质中最有科学价值的虚物质,他们能使某个具体部位的物质湮灭而使砖头、钢针断裂;或改变湮灭的方式使已断开的物质之间交换电子后再重新融合;1994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对被孙储琳用意念聚能烧后的铝币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原来平整的表面变成凹凸不平,甚至扭曲变形,有时铝币的厚度也明显变薄,甚至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丢失的物质去向不明。一些烧后的港币表面发生了重结晶现象使结晶颗粒变大。通过电子探针及强功率X射线衍射分析,物相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来的铜质港币表面产生了氧化铜及氧化亚铜两种新的物象。在意念折断缝衣针,意念切断银戒指等试验时,断口均十分平整,象刀切一样[7]。1986年北京师范学院林书煌、北京钢铁研究院刘末生也做了功能者断接钢针试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钢针是相对于机械力“拉断”的,接合部位除正常龟裂外,没有发现可觉察的焊和痕迹[8]。对于这些证据确凿的事实,我们现在除了将原因归咎于由人类大脑虚物质产生与控制的反物质与砖头、钢针、这些实物质对撞时,使某个具体部位的物质湮灭而使砖头、钢针断裂;或改变湮灭的方式使已断开的物质之间交换电子后再重新融合;以及由于铝原子的被湮灭,使铝币中的物质消失,并使未被湮灭的铜原子因失去电子后呈正价不得不与空气中呈负价的氧原子结合产生氧化铜、氧化亚铜等新物质;在这个物质内部粒子之间对撞湮灭过程中产生的辐射热使铜币严重扭曲变形、铝币起泡、表面高低不平、铜币则变得漆黑外,还能有什么其它合理的解释吗?

这些现象都充分地表明动物体在意念的控制下可以操纵并产生反物质。而由这些反物质构成的分子中内部电量的代数和不为零时,分子对外不呈电中性状态,在富余正电子的作用下,而呈正电特性状态,只有这样两种带不同电荷的分子彼此距离非常靠近时,才能够产生所谓的“范德瓦尔斯力”,使壁虎脚上的绒毛产生超强的黏合力。真空中的库仑定理告诉我们,假定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和q,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实验表明:两点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F,其大小与两点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点电荷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根据这一定律,壁虎行动时,先是把脚上的绒毛铺到物体表面,就像粘上胶带一样,使绒毛中的分子与墙壁中物质的分子距离极为接近,使不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按指数的平方增大,就可以获得强大的黏结力。然而,此时我们不能不问,壁虎这个低等动物能够有这种极高的特异功能,而作为我们人类来说,为什么就做不到呢?人类的手掌、脚掌面积和壁虎的四肢脚掌面积与各自身体重量之比,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无论我们人类如何用力将自己的手掌与脚掌紧贴于墙壁,也不可能产生强大的“范德瓦尔斯力”使自己的身体黏贴于墙壁上。这主要是由于壁虎脚爪上有200万根微小的绒毛,且每根绒毛的顶端有数十万个微小的刮板所造成的。静电学的理论告诉我们,物体在静电平衡时,所带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这样一来,由于壁虎的脚爪上长有200万根微小的绒毛,在同等电压的条件下,使壁虎脚掌上带有的静电荷随着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在静电平衡时,导体表面凸处的电荷面密度最大。对于表面具有突出尖端的带电导体,在尖端处的电荷面密度很大,场强也很大。对于带电较多的导体,在其尖锐的部位,场强可以大到使其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而引起放电的程度,这就是尖端放电的现象。壁虎脚爪上每根绒毛的顶端有数十万个微小的刮板就明显地具有尖端放电的一切特征,这是我们人类所远远不能及的。因此我们人类要想靠四肢的作用像壁虎那样攀岩附壁展示所谓的“轻功”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当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能够在天花板上或者光滑的玻璃上行走的小动物(昆虫)还有许多。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蟑螂,虽然蟑螂的脚掌上并没有长有与壁虎脚掌上一样或者明显可以媲美的绒毛,而且其脚掌上细纤维的直径也远超过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但这并不防碍蟑螂在墙壁或光滑如镜的玻璃上小心地行走。可是当我们用杀虫剂向此时正常行走中的蟑螂喷去时,蟑螂先是身体开始摇摆,而后翅膀下垂,最后身体在失去意识控制后掉下来。这个现象,更是用所谓的“范德瓦尔斯力”或“弱力理论”无法解释的。所以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当我们否定了电中性传统的物理法则时,绝对的认为地球是负电星体,人体也呈负电特性是不正确的,这将会使我们在走出传统的电中性理论怪圈时,又进入了绝对的负电物质理论世界的泥潭,因为实验测得,空气中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比例往往是1.2比1.0,正离子比负离子要多。一种解释是由于地壳、云雾、粉尘、烟雾等吸附了负离子,大气中因此主要剩下正离子。但由于科学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远未结束,特别是虚物质世界的存在性还始终是一个迷,在没有揭开这个迷团之前,我们应该保护地球的自然现状,不要试图去改变及过度的开发它,使我们生存的环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破坏,使全人类受到不应有的惩罚。

动物生命信息学

原文

康健 研究员 (2004年度中国杰出管理科学研究者)

(注:本学说于2001年4月22日,在海南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电子计算机医学应用”学术研讨会上创立并全文发表)

1543年哥白尼推翻地心说,从而粉碎了人类在宇宙中拥有特殊地位的幻想。3个世纪后,达尔文的发现揭示,人并不比自己的祖先类人猿神圣。达尔文认为:“物种绝对不是上帝单独分别创造出来的,而是由一个原形演化而来的,人自然也不例外。在种种心理能力上,人和低于人的动物之间,尽管在程度上有着极其巨大的差别,但在性质上却是相同的。程度上的差别,无论多大,不能构成一个理由,使我们把人列入一个截然分明的界,或是他自成一界”。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人类总是认为自己是进化的最好的动物,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所有其他动物。人类以自己会讲话和大脑有灰质而感到自豪。为自己的智力成绩和语言而沾沾自喜,夸耀自己,把其它的哺乳动物视为蠢物。然而,经过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观察,他们终于发现,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是因为我们有语言。我们想不到的是其它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虽然其它动物也会传递信息,但这与承载思想的语言不同,它只是对当时境况的一种反映。这是我们人类的思想与许多聪明的动物所表现出来认知的唯一不同之处。所以,当我们从生理学物质基础的角度来探讨动物生命信息的传递过程时,是无法将所谓的高等动物与低等动物分开的。

1917年,一位61岁的教授惊世骇俗的提出,人类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他所提出的这一重大学说在其去世后的60年中仍然在不断的激发着人们的灵感和争议:他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当时的医学界一直将所有的精神病如强迫症、抑郁症和精神错乱等都归因于神经系统的病变。这在理论上虽然很合理,但却总是无法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法国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尔科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那就是此类病人的神经系统并没有损伤。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无法感知或控制自己的一部分思想,即“潜意识”。在让——马丁·沙尔科工作的基础上,弗洛伊德用“自由联想”代替了催眠,鼓励病人说出脑海中各种念头。弗洛伊德认为,这样可以解释并解决隐藏的矛盾冲突。1899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著名的《梦的释义》一书。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梦境最终都与实现被压抑的欲望有关,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性的欲望。由于提供了一条解释潜意识的路径,这本书受到了同行的欢迎。弗洛伊的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他指出了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在无意识状态下的精神健康活动的重要性。现代脑部科学家都承认这种活动的存在,他们正在使用弗洛伊德时代所无法想象的扫描技术对其进行研究。但是,鉴于弗洛伊德难以评说的科学声誉,许多脑部专家在谈到“潜意识”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然而,他们在扫描精神病人大脑时所发现的脑部活动,的却证实了弗洛伊的这一最有力的见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一种幻觉,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由潜意识过程决定的:“自我甚至左右不了自己,只能依赖潜意识活动中微不足道的信息。”但自此以后,抨击弗洛伊德的观点成为文化界100年来残酷的娱乐活动。因为反对者提出,如果人类行为最终是由潜意识过程决定的,那么人类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称作自由人呢?人类还能够作出理性的判断吗?但不幸的是,进入21世纪后,若干新领域的研究结果正在为潜意识理论恢复名誉,使得弗洛伊德在伟大思想家的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现在,心理学家依据掌握的电生理学研究成果,将脑电图的波形、波幅、节律的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与人的多种心理特点进行对照后发现,脑电图指数与人的心理特点在理论上具有某种相互联系。20世纪60年代,精神生理学家本杰明·利贝用脑电图仪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导致自愿行为——例如移动一根手指的大脑活动,几乎在意识到移动需要的半秒钟之前就开始了。这意味着,人们对已知的感觉只是一种很容易产生的错觉,是大脑为了掩饰我们的行为受潜意识支配这一事实而耍的花样。2002年,美国《发现》月刊11号刊登文章:美国的神经科学家们发现我们说话的时候,大脑必须协调面部、喉咙、胸腔和腹腔的将近100块肌肉。这一切都以闪电般的速度发生。而完成这一绝技的关键是有了人们所说的一个“内部模式”。波士顿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冈瑟说:“完成这一绝技的关键是有了人们所说的一个“内部模式”:预先编制的一套指令,每当身体执行一套复杂动作的时候,大脑都会动用它们。内部模式使人们得以迅速和有把握地做动作,而不必降低速度来核查自己的进展,例如,想象一下,奥运会跳水冠军洛加尼斯正站在跳台上,准备做一个简单的翻腾一周半,然后头部先入水。假如重力弱到使他得以缓慢下落的程度,则他会有时间对运动的每个部分进行筹划、实施和评估。但是实际上,重力会在两秒钟内把他拉下来,而他的大脑进行每项计算都将需要200毫秒(0.2秒)。如果洛加尼斯试图监视和调节每个动作,则他的跳水会以胸腹先着水而告终。因此,它所依靠的是一个内部模式,由他来自始至终地规划和执行跳水动作。协调话语比协调体育运动还要棘手:用于话语的内部模式必须不仅把动作、而且把声音考虑在内。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口吃的人说话的时候下意识地倾听自己在说些什么,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内部模式。由于试图调解话语动作,而大脑跟不上这种动作的速度,所以他们陷入了反馈的循环之中,不能自拔。这就是说,恰恰由于人们拼命要确保自己不摔跤,才把自己绊个跟头。我们在经过紧张的训练之后考驾照;在重大的体育比赛中出场做动作;在重要的场合发表讲话,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的教练或师长都会谆谆教导我们放松,把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就行了。而事实上,也只有如此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事实说明的都是同一个熟悉的道理,即把自己的内部模式不加人为干扰的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而这个内部模式——也就是生命信息的运行程序,是通过基因遗传或者后天的反复训练之后才最终加载在我们大脑之中。并通过神经系统在人类的运动过程中反映出来。这也是揭示潜意识理论存在的根本原因。尽管潜意识理论起初被视为与认知心理学家赞同的类似计算机的新型思维模式无关,但是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科学家发现大脑的大部分信息处理过程,显然是在意识层面以下进行的。帮助一个完整的想法进入大脑的整个处理;是自动进行的,而我们经常利用这种潜意识知识。实验显示,人的判断受到存在的潜在信息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这种信息直接证明了潜意识的存在。利用大脑扫描技术,人们对大脑潜意识活动进行观察。2001年,研究人员利用视网膜成像技术向一名昏迷中的病人出示了一些熟人的照片。大脑扫描显示,在清醒状态下看到这些照片时变得活跃的大脑区域此时出现了活动。很显然,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大脑仍然能够分析熟悉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其它扫描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系统在大脑的皮质下区域(因此也在无意识区域)产生恐惧、悲伤和喜爱等感情。当代神经科学已经得出几乎和弗洛伊德理论毫无二致的结论。现在人们普遍承认,人类像木偶一样受隐藏意识的操纵——一种能够激发行为的意识。这种理论意义深远,它说明我们必须完全修改我们对自身和人类文明制度的理解方式。例如,如果所有行为都是由潜意识的精神活动决定,那么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错误的并且应该受到惩罚呢(49)?

其实,早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人设想,人体的健康是由机体的平衡所保证,而疾病是由于机体的不平衡所引起的。许多世纪以来,生理学家们对机体功能系统调节和控制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有力地阐明了机体的功能。1948年,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概念。什么是控制论?维纳是这样解释的:控制论就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一门科学。控制论是一种有力的方法论,因为它确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以信息为媒介且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控制论是由系统、信息、和反馈这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成。在生物体内,控制论的作用就是探讨信息在生理功能系统中传递、加工和控制,亦即信息的交换、加工和走向方式的选择问题。从控制论的角度来说,人体一般生理功能系统就是一个反馈系统。例如,中枢神经内有心血管中枢(相当于控制元件),它发出的控制信息以神经冲动形式传到心脏和血管(被控对象),动脉血压就是要求的输出信息,在动脉管壁上有压力感受器(反馈元件),它可感受动脉血压的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通过传入神经送回心血管中枢(比较元件)。这就是说,动脉血压之所以能经常保持恒定,神经中枢内可能有一个决定动脉血压大小(设定点)的机构,它能发出参考信息到心血管中枢。当某种扰动使动脉血压上升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因而送回相应的反馈信息,此信息在神经中枢与设定点的参考信息进行比较,得出的误差信息被用来纠正心血管中枢的控制信息,使动脉血压降回到原来的水平。反之,当某种原因引起血压降低时,这套机构起相反的作用,使血压升回到原来的水平,维持血压恒定。总之,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之所以保持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负反馈信息的作用,而在什么状态上保持相对稳定,则取决于设定点的状态。在生理功能系统中相当于工程系统的设定点是存在的,如正常人的血压、血糖、体温等都有一个设定值,保持相对恒定。但设定点究竟是由哪一个机构来维持的,这些恒定值是怎么确定的?现代生理学中还没有肯定的结论,这使得控制论在生理学中的运用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我们知道,要实现系统的控制,首先是解决信息在系统中的流通问题。根据系统和相对独立系统的概念和原则,生理功能系统与工程系统的功能结构是一致的。但由于在生理功能系统中信息的流通,主要是靠神经、体液和神经体液等形式来实现。故两个系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两个系统的第一个差别,就是工程系统一般多为线性的,而生理功能系统几乎都是非线性的。第二个差别是生理功能系统没有明确的基准输入(设定点)和偏差检出部分(比较元件),但从生理功能上来看,这种功能确实存在。第三个差别是工程系统中元件的输入、输出都比较明确,而且几乎都是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适用于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而生理功能系统中元件的输入和输出就不十分清楚,而且它们之间有几种对应,有的是几个输入对一个输出,有的是一个输入对几个输出,也有的几个输入对几个输出的混合形式,因此不能用简单的办法,即知道输入输出就可以了解系统中元件的特性。以上事实说明,由于在研究过程中不能把生命信息与非生命信息这两个完全不同属性的问题进行分开研究,区别对待,使得控制论一直处于在非生命信息科学领域内广泛运用并取得重大成果,但在生命科学中,虽被引入研究多年,已逐步被医学界接受,但仍无法取得突破的尴尬局面。

1996年,中国湖北医科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李宗荣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信息的非物质特性和信息过程的非物理法则。他认为:“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有一个边缘交叉科学,即生命信息科学。也就是说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命信息,另一类是非生命信息。任何运动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运动的总和。生命信息是生命过程中调节与控制的因素。在生命信息科学诞生之前,信息科学则主要是关于非生命信息的学问。而非生命信息科学不是信息学的整体,但它自称为“信息学”已半个世纪,至今已被作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学科加以赞美、崇拜和遵循”[81]。李宗荣教授的论述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为我们在生命体中到底是由神经系统控制还是由生命信息系统控制的困惑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也为控制论在生理学中的的运用开辟了一条新的切实可行的途径,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我们已经确认,人类的肉体和行为受潜意识(灵魂)支配。可为什么人会有喜怒哀乐,为什么能做判断推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举止和复杂表情?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一个笼统简单的答案,因为大脑和神经系统指挥着这一切。但大脑和神经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机理指挥的呢?19世纪印度的一个医生曾经为此做过-个残酷的实验,他将-个死刑犯的手腕割破,将这个死刑犯的鲜血滴进-个他看不见的盆中,并有意识地将另造的水流声放大,然后不断地对这个死刑犯说:你的鲜血将要流尽,你马上就会死去。不久这个犯人在极度的恐惧中死去。令人不解的是他的死与他所流出的那-点点鲜血以及身体内的神经系统没有任何的关系,他完全是被自己恐怖的死亡意识所杀死的。这说明,在许多情况下,人的意志丧失也就意味着死亡。“与死神抗争过的人都知道,置身生死边缘时所体验到的恐惧是永远都无法忘记的。美国专家所作的研究表明,一些外伤后精神紊乱症患者的大脑细胞会发生变态反应,表现之一是大脑中主管记忆的那部分体积会缩小5~8%。而对于缺乏肾上腺素的人来说,恐惧则是生命的杀手,他们可能因为惊吓过度而出现呼吸困难或停止的现象。尤其是那些健康状况不太好的人。俄罗斯的叶夫根尼·沙波什尼科夫教授认为:‘应激素含量急剧增加会造成所有重要器官负荷过重,首先是心血管系统。’因此,人们常爱说的‘吓死了’这句话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残酷的现实。在自然灾害及其它一些灾难中,一些人的死亡不是因受伤,而是由于恐惧。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一些跳楼自杀者,在着地之前就已因恐惧过度而停止了呼吸。恐惧是一种保护性反应,遗传自我们的老祖宗。45位自愿者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医学研究所的一项跳伞试验。这是他们的首次跳伞。每位参加者的肘弯处都有一根导管,供研究用的血液通过这根导管流进一个专门的容器。化验结果表明,在伞打开之前自由飞翔的头几秒钟里,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了5~6倍,其他一些激素的含量也有所增加,这些激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发人的愉悦感,并有止痛效果。此外,免疫细胞的数量也增加了。因此,专家们得出结论:人在极度恐惧时,肌体会调出全部力量,以防在可能受到伤害时出现感染[82]。”虽说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是生存所必须的,但如果长时间处于过度恐惧状态,则会对健康造成重大危害。一个受恐惧所控制、精神紊乱、睡眠不好的人是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就拿美国著名的网球运动员莫尼卡·塞莱斯来说,尽管1999年被竞争对手雇佣的杀手在比赛休息时刺进背部几厘米深的刀口很快愈合了,但心灵所受到的创伤迄今仍在折磨着她。整整两年,莫尼卡·塞莱斯几乎足不出户,时刻担心会再有人拿着刀扑向自己,重返网坛的计划也因此一拖再拖。其实,恐惧对人的生命可以造成重大威胁的原因是很容易解释的,当一个人处于在这种恐怖的环境中时,大脑神经元在保护性反应的作用下,向人体细胞发出了我将要死去的信息后,使操纵基因“关闭”起来,结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停止,酶的合成也就终止,细胞的正常分裂受到抑制,整个生命体的生命支持系统停止运转或使新陈代谢系统处于不正常的工作状态,这就是恐惧致人死亡与生病的真正原因。心病还须心药医,人的意识不仅可以致人生病或死亡,也可以使人战胜恐惧恢复健康,目前用以战胜恐惧的精神疗法约有700种,包括加强自制力、“修复”精神创伤、消除生理变态反应(象膝盖发抖和高血压)等等。还可以利用催眠师在对-个清醒的人施以催眠术时,将睡眠意识通过手、语言、表情强行地输进这个人的大脑,使-个清醒的人被诱发出睡眠意识而进入睡眠状态的方式或换一个城市居住、改变周围的环境及交际行为等方法消除恐惧带来的不良影响,以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自1907年人类发现维生素C能够预防坏血病以来,它就一直被认为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另外外维生素C在人体内还有多项重要功能,包括氨基酸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伤口愈合、铁质、脂类、胆固醇和其它物质的新陈代谢。维生素C还是清除自由基的出色抗氧化剂。但它在医治癌症过程中的作用则是人们过去所不知道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是保持普通细胞生长的基本因素。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抑制作用和致癌过程紧密相关,特别是肿瘤的癌变。2002年1月23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韩国汉城大学的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维生素C能够预防由过氧化氢导致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癌变的过氧化氢通过改变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连接蛋白43而抑制细胞间隙的连接通讯”。研究人员发现,当用维生素C处理老鼠肝脏上皮的细胞时,有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抑制作用的到了预防。尽管维生素C通过清除自由基预防氧化DNA损害,但专家们认为,维生素C是通过增强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作用来达到发挥其抗肿瘤目地的(46)。以上事例充分地说明了人体生命信息系统的存在性和李宗荣教授所创立的生命信息学的合理性。是应当引起科学界密切关注的。事实上不仅仅人的体内有生命信息系统,在动物体内生命信息系统也是存在的。剑桥大学的马尔科姆·罗斯发现蚱蠓的大脑会向肢体发出信号,告诉肢体行走时应该做那些准备。并认为这解放了蚱蜢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使它能够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83]。甚至在-些动物的大脑中还有-个控制生命的时钟,在生命的终点就要到来时,大脑会释放出-种有毒的化学物质,使生命终结。而在更多的时刻生命的终结往往爆发出令人震撼的场面,例如,一个身负重伤的飞行员,可以一直把死亡推迟到他使飞机着陆为止,而当飞机刚一着陆,他就立即死去。而-个垂死的老人,在得知他的亲人马上就要赶到时,可以将自己的死期向后推延。是不是他们的大脑向身体的各器官发出了再坚持几天的信息不得而知,但是其主官意识――即控制信息传输的中心产生了医学上所不能解释的强大的控制力则是不争的事实。心理学家通过对此类现象的研究后认为:由于濒临死亡的人感到某种责任未尽,加上顽强的意志努力,使大脑皮层上形成了强烈的兴奋中心,喊醒着即将丧失的意志,结果推迟了死亡的到来。当完成了肩负的责任以后,这个兴奋中心一下子就松弛下来,使濒临死亡的人即刻死去。实际上,这正是生命信息在人体内的控制作用最直接的表现。什么是回光反照?它就是人体大脑中生命信息最后的爆发使人体剩余能量作最后的燃烧所产生奇特的生命现象,这是精神的作用,这是信息的力量,除此以外不可能还有其它什么合理的解释。而印度的瑜珈术,中功的避谷,内丹养生术的耐寒,无-不是意识――即精神的体现,因此研究生命信息学对解释生命的诞生和终结以及生命的极限是有其特殊意义的。我们知道,人体的植物状态在医学上叫做“去皮层综合征”。植物状态的判断标准非常具体。植物状态有两种,一是持续性植物状态,二是永久性植物状态。现在,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可以长期维持植物状态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并从体内排除废物。但这不等于患者还活着,也不等于死者还可以复活。因此,人们通常所说的“植物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已经死亡,正确做法是要尽快地、仔细地进行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检查,以确定是否已经发生脑死亡。如果证实发生了脑干死亡或者大脑皮质弥漫性坏死所导致的永久性植物状态,就应该停止一切以复苏为目的医疗活动。人体死亡的临界点在哪里?这是一个争论了很久的问题。其实,对死亡的混乱认识不仅发生在广大公众中,甚至也发生在医学界。为什么脑死亡比心脏死亡标准更科学?植物人是死人还是活人?“死而复生”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死而复生”?这一系列的问题与我们在医学理论认识上的分歧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社会对死亡的判断有着更精确的要求。我们知道,脑死亡的第一个标志是自主呼吸完全消失。在这个先决条件下,一个已经脑死亡的病人,假如用呼吸机维持他的呼吸,一段时间后,把呼吸机一停,他的呼吸停止了,许多医生仍然会认为他的死亡应当是从停呼吸机时算起。其实他脑死亡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自主呼吸,医生只是为了满足特殊的要求给他维持死后的人工呼吸,这种呼吸完全不能使他复生。这是一个专业知识的错误,当然这不是哪个医师的错,这是由于旧有的概念沿用已久,稍不留神就顺着惯性滑下去了,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我们医学理论的落后。其实,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把斩首作为极刑就说明人类在实践中早已认同头颅为生命之首。现代科学的发展,心脏早已不作为死亡临界点的判定依据。因为,在人死后,借助器官保存液可以使各种离体器官安全保存一段时间:小肠2小时,心脏6小时,肝脏24小时,肾脏48小时。这时,离体的心脏并没有死去,失去心脏的生命体仍在器械的帮助下维持着运行。这就是死中有“生”,不过这种“生”对生命体而言仍然是存在的,但对于心脏来说,这种“生”已经不能表明生命个体的继续存在。以上事实说明,生物体死亡的临界点只能定在脑死亡的位置上。因为我们至今不能举出一个失去大脑的生命体还能够复苏的特例。当然,这并不能说有了大脑生命体的自主活动就存在,因为大脑是物质的,而生命运动的核心则是大脑生命信息(灵魂)的输出,即——生命在于生命信息的运动。而脑电、脑干神经、肢体都只不过是传输和接受大脑发出生命信息的媒介而以,而这个生命信息才是生命自主运动的源泉,实验证明,一个“植物人”能否复苏,不仅取决于脑干细胞的完整,还取决于脑电传输通路的畅通,更取决于从大脑传输出的生命信息中是否包含有启动生命体“死机”的程序。如果有这个程序,生命体在某一时刻复苏就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这个生命体就将永远成为一具活着的植物人。这就是区分生命的临界点,也是“植物人”中所表现出个别生命复苏现象的根本原因。所以说,生命体死亡的临界点在大脑,具体来说,则是:脑干死亡=脑死亡(生命信息中断)=死亡。确切的脑死亡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大脑皮质的变化。大脑皮质主管人的思维、意识活动等心理功能。大脑皮质一经死亡,上述功能就不复存在,医学上把这叫做大脑皮质弥漫性死亡。此时至少可做出社会学死亡的诊断。

第二是脑干死亡。人体有12对脑神经经由脑干发出,主管人的感官、呼吸等等重要生理功能。现代医学认为,代表人体生命的首要生理特征为呼吸功能,而主宰呼吸功能的中枢神经区域位于脑干。因此,推荐将脑干死亡作为达到死亡临界点的标准,同时也作为判定人类脑死亡和死亡的标准。脑干死亡之后,依靠现代医疗手段所能维持的、包括残余心跳在内的部分生物特征不再表明生命的继续存在。这就是现代医学的4-3-2”定律:脑干死亡=脑死亡=死亡。

第三是全脑死亡(生命信息中断)。大脑皮质弥漫性死亡+脑干死亡=全脑死亡。全脑死亡一旦发生,生命信息的传输过程即不存在,应即时宣告个体死亡。

个体生命死亡是有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点,到了这个点上,生命体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开始解体,永远不能再恢复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死亡的临界点。如果生命的终点被人为地移到死亡的临界点之前,就意味着死亡在诊断上有错误。但在死亡临界点之后的任何一个位置上的前移或后移都不能改变整体生命已经死亡的本质。这个点就是生命体中大脑生命信息发出或传输中断的那一时刻,是生命运动起、始最为关键的原因。2002年10月26日在中国武汉举行的全国器官移植学会议上披露了中国(成人)脑死亡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第一句开宗明义;脑死亡是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机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先决条件包括:昏迷原因明确,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临床诊断:深昏迷,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无自主呼吸,靠呼吸及维持,呼吸暂停试验阳性。以上必须全部具备。确认试验:脑电图平直,经颅脑多普勒超声呈脑死亡图形,体感诱发电位P十四以上波形小时,此三项中必须有一项阳性。脑死亡观察时间:首次确证后,观察十二小时无变化,方可确认为脑死亡。

在自然界中,非生命信息的传递大多是通过声、光、电等载体直接传播的,但对于生命信息的传播来说则要复杂得多,本世纪30年代,在以Eccles为代表的生理学家同以Dale为代表的药理学家之间,曾进行一场突触传递究竟是化学传递还是电传递的长期争论,随着实验技术的进步,60年代终于弄清楚上述两种作用形式在神经系统中都存在,即大多数的突触传递过程是化学性的,有的甚至涉及一种以上的递质——为化学性突触,但有少数突触确实可通过单纯的电流扩布来完成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即电突触。两种突触传递信息的功能有快有慢,快突触传递信息以毫秒为单位计算,主要控制一些即时的反应;慢突触传递可长达以秒为单位来进行,甚至以小时、日为单位计算,它主要和人的学习、记忆以及精神病的产生有关系。

现代科学家对以上的研究成果又重新进行了研究与证实,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进一步地发现,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扩散至突触后膜并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受体通道开放,产生突触后电位。如果突触通道中的钠或钙离子增多,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如果钾离子或氯离子增多,则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情况都是在1毫秒之内完成的,所以称为快突触(快神经信息)传递。对于慢突触来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一些受体结合后并不是马上引起膜电位的变化,而是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并由反应所产生的活性分子来传递信息,因此时间要慢一些,所以称为慢突触传递。对于慢突触信息传递,科学家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多巴胺方面,多巴胺是人脑中100多种“神经递质”中的一种,所谓“神经递质”,是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人的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通过不同的化学传送物质来完成。信号传导主要发生在被称为突触的特殊部位。神经细胞将信息储存在像树枝一样的树突上,然后,它沿着叫做轴突的的主通道通过电脉冲将信息传输到其它细胞和身体的其它部位,当信息到达另一脑细胞的突触时,会引发化学反应,从而完成人脑的“通讯功能”。2000年,瑞典的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的保罗·格林加德及埃里克·坎德尔三位科学家正是因为在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传导形式——慢突触传递上所做的开创性工作,才使他们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评价说,他们的发现对“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会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至关重要”[84]。其实,早在50年代,卡尔松就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位于大脑基底神经节上的多巴胺在控制人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调控着包括控制人的行为在内的许多大脑活动。如果多巴胺不足或明显缺乏,就会造成行为迟缓、呆滞、肌肉僵硬、震颤和行动能力下降例如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就是这样(患者基底神经节中含有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已经死亡)。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不足还会改变精神和情绪状态,例如忧郁,闷闷不乐。相反,如果多巴胺过多,则会使人手舞足蹈,精神亢奋,幻想狂躁,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然而,有关卡尔松研究的深层机理,即慢突触传递原理,却是由格林加德深化发展的。格林加德发现,多巴胺发挥作用是因为多巴胺刺激细胞膜上的受体,这时细胞内会产生大量的第二信使——环化腺苷酸cAMP。由于cAMP是一种激活酶,它能活化蛋白激酶A,后者则能把磷酸根结合到神经细胞和其它蛋白质分子上,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过程又称为跨膜信息传导。蛋白质磷酸化的结果是影响到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我们知道,不同的神经细胞,离子通道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神经细胞,在执行不同的功能时离子通道也是不同的。如果某一特定的离子通道受到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会改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电脉冲的效果。格林加德的研究证明,慢突触传递是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的(去磷酸化则是磷酸根从蛋白质分子上去掉)。磷酸化一可以调节离子通道开关的大小和快慢,二可以控制神经递质释放的快慢。三可以改变细胞内某些酶和调控分子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的各种功能。此外他还发现,一种叫做DARPP-32的蛋白能起到调控许多蛋白质磷酸化的作用。与卡尔松和格林加德的研究既有不同又有联系的是坎德尔的研究。坎德尔利用海洋生物海兔 来研究生物的记忆功能,涉及到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磷酸化在记忆中的作用。坎德尔发现,海兔的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与突触和神经递质有关。在感觉神经与做出反应的肌肉相连接的突触上,神经递质释放得越多,海兔的学习和记忆保护能力就越强。他发现,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时间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这种短期记忆的机理是由于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较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导致突触释放更多的递质,从而使记忆加强。而突触释放较多递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离子通道的蛋白质磷酸化所致,这正与格林加德的研究不谋而合。虽然他们的研究为人体内生命信息的慢突触传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对于生命信息的快突触传递,即以电脉冲形式传递生命信息的研究,人类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难以用更深的理论来解释生命信息传递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可这并不防碍我们研究生活中有关生命信息的传递现象,并从中窥探出一点端倪。

因为生命信息的传递首先可以分为快突触传递与慢突触传递两种方式,但由于两种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必然会造成在信息传递速度上大不相同的结果。比如球迷在看比赛时常抱怨裁判和巡边员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判断、“瞎了眼”。1998年西班牙医学专家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人的视网膜中最敏感的部分在捕捉形象,并将其反映到大脑时会作出一个极短的“时致延迟”,在这一“时致延迟”里,一个以每秒7米速度跑动的球员可以跑出2米多,从而导致裁判的误判[85]。但这个结论对接、发球速度达每小时100英里的网球运动员来说则不合适。因为这个“时致延迟”如果存在的话,网球运动员都该挂拍回家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结果呢?1999年3月哈佛大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系的马库斯·迈斯特教授发现:“我们的眼睛中含有一些称为神经节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计算出运动物体的未来位置。然后神经节在物体实际到达那个位置的几千分之-秒前,向大脑发出-个警告信息,使一流运动员比普通人具有反应时间较快的优势”[86]。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到电突触传递信息的速度远高于化学性突触的话,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则是非常容易解释了。即足球裁判和巡边员视网膜中的信息是以化学性突触传递为主,电突触传递为辅。而网球运动员经过长期专门训炼后视网膜中的信息则转为电突触传递为主,化学性突触传递为辅,信息传递的过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此马库斯·迈斯特教授对医学界认为眼睛只是像-架照相机——只能捕捉到眼前图象的原理表示怀疑是正确的,至于眼睛中神经节细胞有计算能力的说法则是太过于牵强了。

1994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国立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的罗德贝尔与吉尔曼一起发现一种名叫“G蛋白”的物质,这种“G蛋白”是一种作用于人体的生物交流光,它可使有缺陷的细胞恢复功能,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87]。实际上,人体内本身就有一条传递生命信息的光纤通道,神经生理学家利用特殊的仪器对刚死去的人进行测试,发现明亮的闪光点与中医针灸图上标明的741个穴位一致。人体体表12条强光线与12经络循环线路相吻合。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认为人体存在着一个光导纤维系统,而中医中针灸穴位正是人体中对光最敏感的部位。在医学领域,根据人体发出的荧光和冷光信息,不仅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还可用来诊断疾病。正常人发出的辉光是对称的,发光强度因人而异。体魄强壮的人发强光,体质弱的人发光微弱;青壮年人发光强度比老年人强一倍多。人在思维活动或体育锻炼时,发光强且发出的辉光在颜色和形状上也会发生改变。一个人的不同部位发光也不一样:手指甲发光比躯干、上下肢都强;上肢又比下肢强。如发生疾病,体表的辉光会出现对称失衡现象。在疾病发生前,体表的辉光会发生类似太阳的“日冕”现象。可见,人体之光负载的生命活动信息对揭示生命运动之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的密码一旦被破译,将为诊断和防治疾病,寻求健康长寿带来诱人的前景(61)。这些研究结果准确地揭示出人体以及细胞之间是如何互通信息的,但这种研究成果对解释图象、声音和味道的信息传递则显得无能为力,因为这类信息与人体之间并没有什么经络或细胞之间的联系。听觉与嗅觉的电生理学告诉我们,声音的刺激在传到我们人类耳朵的内耳时。耳蜗可以象微音器那样,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产生一个感受器电位和总电位。引起听觉。而将微电极插入鼻子的嗅上皮,也同样可以看到当挥发性物质作用时有动作电位产生。使我们产生嗅觉。1997年帕萨迪纳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道说:“最新研究表明,有关气味的信息是根据被激活的特定神经元的顺序储存在大脑中的。对图象、声音和味道的感知可靠与否取决于刺激如何转化为这种活动的排列顺序,这些知觉的编码方式之一可能是通过脑细胞活动的同步振荡,他们已经在各种脑电波的电路中观察到了这种振荡,并且早就知道嗅味过程涉及神经的同步化和脑电波的振荡。在大脑中所有知觉部位都可观察到这种振荡,但是振荡的作用究竞为何目前还不得而知”[88]。2000年8月,神经遗传学家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实验室中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动物体内被称为信息素的无嗅分子,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神经途径对大脑中的本能区域进行刺激的。他们分离出一种名叫VIRLI的基因,这种基因显然为鼻黏膜中的一种信息素感受器提供了编码。与啮齿类动物以及其它一些严重依赖于信息素暗示才能生存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体内也有这种基因。目前尚未确定这种基因在人体内的作用是活跃,也不知道这种基因可以引发哪一种由信息素诱发的行为。科罗拉多大学的生化学家约瑟夫·法尔克说:“这是一次令人信服地证明人体信息素感受器的存在。最终的实验将发现与这种感受器相关的并且引发可测量的生理反应的信息素。[89]”而对于触觉,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阿希萨博士在研究中发现,触觉信息由空间数据和时间数据同时编写而成,感觉信号被人体获取后很快就会被转成电刺激,并划分为相关的两个通道。第一个通道负责空间数据的传输,第二个通道则负责处理时间数据。大脑会将外部刺激激活细胞的时间标记和其它脑细胞内在的时间标记进行比较[90]。这些实验结果说明,图象、声音、味道和皮肤触觉的信息是通过与人体感觉器官上的细胞发生能量转换变成由基因编码程序处理过的可读电信号后再送入大脑的。而与所谓的G蛋白无关。因此我们可以确认,生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以三种方式进行,即电突触传递、化学性突触传递和生物交流光的传递。对普通人而言,生命信息在体内的传递是以化学性突触为主,电突触为辅。而对于网球运动员及特异功能者而言,由于经过长时间自觉的和不自觉的特殊训练后,生命信息在体内的传递主要是以电突触为主,化学性突触为辅。而由此产生的生命信息电磁场远比普通人强。所以使他们具有比普通人反应时间较快及感觉器官发达的优势,这也充分说明黑龙江大学的徐兰许教授在实验中发现的特异功能者在可见光范围内的视觉灵敏度远高于普通人的结果是正确的。

信号传导(signal transduction),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处于最前沿领域的热门课题。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从单细胞进化到多细胞,之所以需要二十多亿年的时间,很可能与多细胞生命需要一套复杂的信号传导系统有关。2000年11月15日美国杜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使一只猴子的大脑发出的指令,通过因特网来控制1000公里外的机器手臂的活动。科学家在猴子的大脑中植入电极,用来记录它活动时的大脑信息,并将信息输入电脑,然后运用数学的方法预测出手部的活动轨迹。使猴脑遥控机器人手臂的实验取得了成功。科学家们认为,这一成果为瘫痪病人控制假肢活动的大脑结合器的研究带来了成功的希望[91]。这一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的大脑—也就是在意识调控下的生命电子通过生命信息通道协调人体各个部位细胞运动的方式、方法与计算机的自动化调控极为相似。用传统医学上的术语来说这是刺激,而用计算机的专用语言来说则是传递信息,也许这个信息传递是采用复杂的模拟方式,或许是采用简单的数字O 或者是 1来表达,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在传递信息,所不同的是计算机传输的是非生命信息,而大脑通过神经系统传输的是能够被人体细胞接收并读懂的生命信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简单的将生命信息与非生命信息混为一谈,或将中医从给活人治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络理论与西医从尸体解剖中得到的医学法则混为一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谈电突触,就不能不谈到电磁场,因为电场和磁场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82年,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于光远同志就指出:“信息这种东西,它的传递可以只需要微小的能量,只需要很少一点的物质,但是如果没有这一点点的物质作为载体,没有这一点点能量,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信息。传递思想不运用语言,不经过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不可能的。没有语言,没有声、光、电或身体直接接触,哪怕只是表达最简单的思想,也是传不过去的[92]。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1984年在指导中国人体科学研究者工作时则更明确地指出:“既然人体的各个部位电位有变化,我想恐怕也必然有电磁波出来,有电波的变化就有磁场的变化;有电磁场的变化就有波。我老宣传这个观点,电磁场。电磁场,今天我还认为是这么一个问题。那些分子生物学家大量的工作,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分子的变化上,没有讲电磁场,他们不讲,我想恰恰可能是他们漏掉了。而漏掉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要抓的”[93]。而从我们对生命信息学理论分析的情况来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生命信息学理论对解释人体细胞之间如何互通信息这-问题来说是有效的,但对解释特异功能(气功)活动中出现的信息突破空间障碍的-系列复杂的问题则显得无能为力,因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需要能量并发生能量,有能量才有信息,三者是互相联系的。而特异功能活动中信息突破空间障碍时所需要的那种于光远同志所说的很微小的能量和很少-点的物质从何而来?用生命信息学理论是无法说清的,因此有必要将生命信息学理论引入电磁场理论的范畴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将特异功能(气功)的研究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