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2日星期五

杰出贡献感动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人生

原文

杰出贡献感动中国-科学家钱学森的人生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荐:钱学森

钱学森。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泽民评价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江泽民同志曾经这样评价钱学森:

钱学森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我们大家都要向钱学森同志学习,学习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优秀品格。

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我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以来,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钱学森以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尊敬。1955年,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几十年来,这位享誉世界的航空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应用力学和系统工程学家,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呕心沥血,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他以献身科学事业的执著,治学态度的严谨,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成为新中国几代学人的楷模。

钱学森表示完全赞同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他表示,要活到老,学习到老,前进到老,真正做到把一生献给人民。

江泽民希望钱学森保重身体,并叮嘱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儿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精心照顾好钱学森。

钱学森轶事:永远新潮的钱学森

岁月流逝了他的青春。虽然在科研生产一线早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但钱学森的影响却无处不在。

虽然钱老已年近90,可他那颗智慧的大脑仍在宏观、微观世界里转动。他床前小桌板上每天都摆满了书籍,他思维的触角机敏地感应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还不时地爆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就好像在他的时间表上永远没有晚年。这就是一个永远新潮的钱学森。

CCTV:钱学森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个人能抵五个师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名叫钱学森的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决不能放走钱学森,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就是曾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的钱学森,已经九十六岁高龄的他,近年来很少出现在公众媒体面前,但他的名字却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因为钱学森这三个字早已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是镌刻在了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丰碑上。有人说,如果没有钱学森当年的回国,就不可能有中国航天事业的今天。而当年他的回国之路却异常坎坷。

早在1949年钱学森就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的概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在钱学森这个设计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称为龙的三角翼飞机器,这就是今天美国航天飞机的祖先,而由于钱学森在这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使得他被尊称为龙之父。

人民网:钱学森的两句英语名言

科学大师钱学森两句英语名言的故事,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2002年,中央电视台为了向国际介绍钱学森先生,放映了一部五集电视片。影片中,有一段说的是钱在交通大学读书时的一次考试,教他们的金老师每次总要给一个难题(a very tough problem),目的是让学生警惕自满情绪(not to be self-satisfactory)。钱做对了全部六道题(第六题是难题),金把钱的试卷昭示全班同学,说要给满分,100分;钱却要求老师扣分,因为在一个连等式中漏了个下标。最后金老师给了他96分。钱的宗旨是:学无止境—— Knowledge was boundless。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这和他后来的“ Nothing is final !!! ”是一脉相承的。

钱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以后,被导师卡门留下当助手。卡门正在研究解决全金属的薄壳结构的飞机,但是薄壳结构在外压下容易垮瘪失效,当时没有好的理论来预测导致失效的临界压力值。于是,卡门让钱研究这个问题。钱努力工作,反复推敲,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自己,每次都是推倒重来,直到第五次,才感到满意。文稿总共800多页,但是发表的文章却只有10页。当他把第五次的文稿装入文档袋后,在封面上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但是他又很快地意识到不妥,又在旁边添加了“Nothing is final !!!”(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其中富含哲理,说明真理的相对性,科学家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新华网:钱学森生平

钱学森(1911~)中国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教授。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29-1934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34年毕业于机械工程系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1934年 考取清华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公费留美。

1934-1935年 到杭州笕桥飞机厂实习,又到南京、南昌空军飞机修理厂见习,最后到北京参观清华并拜访导师王士倬。

1935年8月 钱学森从上海坐美国邮船公司的船离国,同船的留美同学有徐芝纶、夏勤铎等。到了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

1936年10月 钱学森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开始了与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先是师生后是亲密合作者的情谊。同年,钱学森参加马林纳领导的火箭研究小组,在冯·卡门指导下,与马林纳等一起研究火箭发动机的热力学问题、探空火箭问题和远程火箭问题等,并参与了美国早期用可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几种试验性火箭,如1945年"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后来的"下士"导弹研制工作。

1937年 秋由马林纳介绍,钱学森参加了当时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也得识该小组的书记、化学物理助理研究员S·威因鲍姆(Weinbaum)。

1938年 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流动边界层研究,揭示了即使一个运动的热体与外界冷空气在某一飞行马赫数时有相当的温度差,对物体的冷却仍逆变为加热。这是由于空气受压缩,温度升高和边界层传热率增加的结果。钱学森和冯·卡门给出了发生这种逆变的马赫数计算公式。

1939年6月 完成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论文工作,论文为《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取得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后,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助理研究员。同年,钱学森发表了关于可压缩液体二维亚声速流动的研究结果,冯·卡门在1941年发表了关于空气动力学中压缩效应的研究成果。他们对翼上的压缩作用,共同提出了一个更普遍一些的修正,不用扰动很小这一假设,而且基于经过他们所修正的流动方程的另一种线性化,使它能应用于高速流动特别是应用于计算作用在翼型上的诸力。卡门·钱学森方法能给出某一速度范围内的满意结果。

1940年 由于王助的推荐,钱学森成为成都航空研究所的通信研究员,写了一篇题为《高速气流突变之测定》的专论,刊登在该所报告第二号。从1940开始,钱学森与冯·卡门合作,对飞机金属薄壳结构非线性屈曲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球壳的屈曲,结构的曲率对于屈曲特性的影响,受轴向压缩的柱面薄壳的屈曲,有侧向非线性支撑的柱子的屈曲,以及曲度对薄壳屈曲载荷的影响等。

1941年 从加拿大来了几位庚子赔款的留学生:郭永怀、林家翘、傅承义,1942年又来了钱伟长,钱学森和他们相处的比较密切,常常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

1942年 钱学森的研究工作已有了成绩,并教了一些学生,同时由于美国战时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暂时放松了对外国人的限制,他得以参加机密性工作。同年,美国军方委托加州理工学院举行喷气技术训练班,钱学森是教员之一。

1944年 美国陆军得知德国研制V-2火箭的情报,遂委托冯·卡门教授领导,马林纳为副,大力研究远程火箭。美国原始型的"下士"式导弹的设计,钱学森负责理论组,把林家翘、钱伟长也请来,进行弹道分析、燃烧室热传导、燃烧理论研究等工作。同时,钱学森还当了航空喷气公司(Aerojet Company)的技术顾问。

1945年 当冯·卡门被空军聘为科学咨询团团长的时候,他提名钱学森为团员。同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钱学森随科学咨询团去欧洲,考察英、德、法等国的航空研究,特别是法西斯德国的火箭技术发展情况,这时加州理工学院提升他为副教授。这一时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的科学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1946年 暑期冯·卡门教授因与加州理工学院当局有分歧而辞职,作为冯·卡门的学生,钱学森也离开加州理工学院,再到麻省理工学院任副教授,专教空气动力学专业的研究生。同年开始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这是先驱性的工作。同年与郭永怀合作,完成重要论文"二维可压缩亚、超声速混合流和上临界马赫数",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1947年 初36岁的钱学森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行列。同年夏季,钱学森向麻省理工学院当局请假回国探亲,9月中和蒋英结婚。

1948年 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钱学森开始准备回国,为此,他要求退出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

1949年 5月20日钱学森收到美国芝加哥大学金属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美中区负责人葛庭燧写来的信,同时转来1949年5月14日曹日昌教授写给钱学森的信、钱学森更加紧了回祖国的准备。

1949年 秋钱学森从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就任喷气推进技术教授。

1950年 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钱学森是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钱学森这时立即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准备一去不返,但当他一家将要出发时,钱学森被拘留起来,两星期后虽经同事保释出来,但继续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被滞留5年之久。

1953年 在美国政府迫害钱学森的几年中,除了教书和做研究工作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当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征,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54年 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工程控制论》一书在美国出版。

1955年 当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夫妇摆脱特务监视,在一封写在一张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陈叔通先生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王炳南大使以钱学森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10月8日,钱学森一家到达香港,同日过国境,回到了祖国,受到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无微不至的照顾。11月,钱学森和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2月27日,万毅根据彭德怀元帅的指示,详细地听取了钱学森关于如何发展我国火箭技术的意见。

1956年 1月5日力学所成立,钱学森任第一任所长。2月17日,在周总理的鼓励下,钱学森给国务院写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4月13日,国务院成立了以聂荣臻元帅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同年春,国家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学技术任务。由钱学森主持,在王弼、沈元、任新民等的合作下完成了第37项《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的规划。5月10日,聂荣臻元帅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并且建议,在航空工业委员会下设立导弹管理局,钱学森任总工程师,建立导弹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10月8日,恰好在钱学森回归祖国一周年的日子,聂荣臻元帅亲自主持五院成立仪式,这一天也是对新中国156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导弹专业教育训练班的开课纪念日,钱学森主讲《导弹概论》。

1957年 在钱学森倡议下,中国力学学会成立,钱学森被一致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2月18日,周总理签署命令,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任院长。11月16日,周总理任命钱学森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院长。同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被补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这一年6月,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钱学森任主任委员。同年9月,国际自控联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8年5月29日 聂荣臻元帅同黄克诚、钱学森一起部署了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的制造工作。同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以及卫星探测仪器和空间物理的设计、研究机构。同年,钱学森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1959年 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钱学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0年11月15日 在聂荣臻元帅现场亲自指导下,以张爱萍将军为主任,孙继先、钱学森、王诤为副主任的试验委员会,在我国酒泉发射场成功地组织了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试验。

1961年 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6月,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星际航行第一次座谈会上钱学森发表了题为《今天苏联及美国星际航行火箭动力及其展望》的讲演。在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大会上,全体代表一致推举钱学森为首任理事长。

1963年 中国科学院成立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星际航行委员会。

1964年6月29日 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1月8日 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以后的岁月中,钱学森为解决人造卫星研制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贡献了智慧。同年,钱学森任第七工业部副部长。

1966年10月27日 钱学森协助聂荣臻元帅,在酒泉发射场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1968年 钱学森兼任中国空间研究院第一任院长。

1970年 钱学森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4月24日,重量为173kg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钱学森和发射基地的领导人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钱学森、任新民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

1978年9月27日 钱学森发表的《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论文,对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科学活动在中国的繁荣,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1979年 钱学森荣获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

1982年 钱学森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钱学森等著的《论系统工程》于11月出版。

1985年 钱学森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作为第一获奖人和屠守锷、姚桐斌、郝复俭、梁思礼、庄逢甘、李绪鄂等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年4月1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六届四次全国委员会增选钱学森为副主席。两个月后,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86年6月27日一致选举钱学森为中国科协主席。

1989年6月29日 在美国纽约召开的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1991年10月16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9年9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网易:钱学森九大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多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 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⑨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

钱学森直言:中国大学教育有问题

新华网:数十年来,钱学森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近年来,虽年事已高,他仍壮心不已,勤奋学习和工作,始终关注着科学前沿领域。

温家宝告诉钱老,“现在,我们也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正在组织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还确定了十几项重大专项。” “这些专项分布领域比较广,涉及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先进制造业、空间科学等。像航天飞行、绕月探测,都要继续进行下去。我们还确定了未来15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个规划正在全国论证,我们将像过去一样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攻克这些重大的课题。其中,就有很多您关心的航天项目。”

“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钱学森思维敏捷地说。

“好哇,我就是想听您的意见。”温总理亲切地说。

钱老接着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

您讲的很重要。”温家宝频频点头,“可能就是艺术方面的修养,使您的思想更开阔。”温家宝说,“而现在学理工的往往只钻研理工,对文学艺术懂得很少,这不利于全面发展。”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病榻上的钱学森坦诚建言。

钱学森:“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中华读书报:试卷、证书、护照、照片、手稿、书信、著作、沙发……当记者有幸先睹这个展馆——《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无言的物品,仿佛件件有声。倾听它们,如同读到了一个人的内心,看到了一个人的丰采。于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别样又生动地出现在记者眼前,是那样伟岸,那样完美,令人尊重,令人敬仰。

“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回来的那些人都好,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钱学森

96岁高龄的钱学森,生命的灿烂,在于他光焰无比的科学事业,还在于他清纯如水的道德文章。展览有一张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宿舍的照片。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就居住在这里。1960年,他从这里搬进航天部大院,至今没有动过。组织上曾经多次给他安排新居,他都不要。展览还有一张照片,是钱学森在杭州的旧居“丰谷园”。钱学森回国后,把在杭州、上海的几处房产,都捐给了国家。

1958年,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出版,获得了一笔不小的稿费。那时,他看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从农村考上来的孩子,连买把尺子的钱都没有。于是,他把这笔钱捐出来,专门买些学生们的学习用品。所以力学系的新生,报到后就能领到一把尺子。1962年,他的《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出版,获得了3000多元稿费。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他将这笔稿费作为党费上缴给组织。1978年,他将组织上为父亲落实政策补发的一笔钱,也交了党费。1994年,钱学森先生获得“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这笔奖金高达100万元港币。他连支票都没有看,就写了一份委托书,捐给了我国西部的治沙事业。

也许人们不会相信,这位身兼重任的“海归”派,在回国后的半个多世纪生涯中,只出过两次国。一次是1957年,随聂荣臻访问苏联。一次是80年代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访英国、德国。1991年,中央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媒体上出现了宣传他的小高潮。对此,钱学森很不安。有一天,他把秘书叫来说道:“这几天报纸上天天说我好话,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今天的科学界,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作贡献。千万不要因为宣传钱学森过了头,影响大家积极性。请你立即通知报刊杂志,把宣传钱学森的稿子撤下来。”

金钱、名誉、地位,在钱学森这里,都没有生存的市场。有人奇怪,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了,怎么以后成了副院长了。人们不知道,这是他主动要求的。他还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副主席。但是,早在1992年,他就致信当时的政协主席李先念,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还在4年前,他就致信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请求免去他“学部委员”,即今天的“院士”称号。1991年,在他退出一线工作后,他给自己定下许多“原则”,谁说情都不能破。比如:不题词,不为别人的书写序,不参加任何成果鉴定会,不出席任何应景活动,不出国,不到外地开会,不上名人录等等。

这些年来,美国方面也曾多次邀请钱学森访美,甚至提出,只要他来,就授予他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称号。但是,都被他拒绝了。钱学森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

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